为什么农村的“人情味”比城市还要淡漠?这三个现实,愿你明白

01

小时候,长辈经常跟我们说,做人就该有人情味,而不该过分冷漠。

什么是“人情味”呢?便是各方交往时的一种纯粹感情。这种感情,多了温暖和人性,少了冷漠和虚伪。

刚接触到社会的时候,我们依旧保持着充满“温度”的心去做人,处处对人留有真情,处处对人真心相待。

可是,我们的真心有可能被人辜负,我们的真情有可能被人瞧不起。慢慢地,我们便收敛了这些真情,整个人变得冷漠不堪。

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个体的身上,还发生在绝大多数现代人的身上。当每个人都缺少了“人情味”之后,那整个社会环境就会变得冰冷。

在你看来,到底哪里的人情味比较浓,哪里的人情味比较淡漠呢?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农村的人情味比较浓,城市的人情味比较淡。

可从某个角度来说,现阶段农村的人情味也都比较淡了。甚至有些农村的人情味,比城市还要淡漠,让人产生了一定的“落差感”。

为何农村的“人情味”比城市还要淡漠?其实,这三个现实,道出了真相。

02

现实一:联系的减少,让“人情关系”趋近于无。

近十年来,随着城乡交通的不断发展,农村人进入到城市打工的热情提高了,同时也让农村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流失。

在农村当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很少有中年人和年轻人。因为安土重迁的老一辈不想离开农村,而较为年轻的人却向往花花世界。

但是,也因为这样的情况,让农村人的人情关系网络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在以往,农村人一般都重视与邻里乡亲的关系,重视亲戚之间的感情。如今,由于他们很少见面,那人与人的感情,也都淡漠了下来。

有些人,他们一年才回一次家。有些人,他们早已在城市定居,不再回到农村当中了。那么,年轻一辈的“人情味”就会淡薄很多,而只有老一辈的“人情味”还跟以往一样。

我们可以预测,等老一辈离开了之后,那顶替他们的中年一辈,这些人还能有先辈那般浓厚的“人情味”吗?早已不存在了。

愈发便捷的交通,虽然拉近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可却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愈发疏远,甚至有些人还“老死不相往来 ”。

这,便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人性的悲哀。

03

现实二:不当的金钱观,冲淡了“人情味”。

朱德庸曾有言:这是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极度贫瘠的时代。

不论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他们能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赚到不少的钱财,有了一定的资产和物质条件。不过,他们的精神水平却愈发低下了。

古人原以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要家中有钱粮,人们吃得饱,穿得暖,那他们就会有更好的人情风貌。

可现实却是,越是在物质水平较高的年代,越会出现“毫无感情”之人。直白一点来说,我们仿佛活成了“赚钱机器”,甚至“暴发户”的模样。

以往“衣锦还乡”,人们还会帮助不同的亲人。可如今的“衣锦还乡”,我们不是在攀比,就是在跟别人比较。

还有一些人,他们出现了“见不得人好”的心理。认为你赚到了钱财,就是对他们的侮辱。于是乎,你跟他们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而他们也会视你为敌人。

在现实中,真感情少了,相互攀比的虚伪感情多了。前者代表着真善美,而后者不过是扭曲的观念而已。

04

现实三:人与人的猜忌和不信任度,已然去到了一个新高度。

人与人交往,靠的是什么呢?那便是相互之间的信任,你不猜忌我,我也不猜忌你。

信任,才是人情关系的根本所在。而如果缺乏了信任,那一切的感情就会化为泡沫,甚至还会出现“相互对立”的情况。

年轻的时候,王先生特别有人情味,总是帮助身边的亲戚。而亲戚也都会及时报答他,感恩他的帮助。

过了几年之后,村里面出现了到“城市务工”的潮流。而王先生和一众亲戚也都到了不同的城市去务工,有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

某一年春节,他们回到了村里面。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王先生赚到了不少的钱财,还跟别人一同创业去了,可很多亲戚还是原地踏步,没赚多少钱。

亲戚便嫉妒王先生,于是乎便纷纷找他借钱。王先生认为亲戚之间就该互相帮助,就把创业的钱也借给了他们。

可是,这些亲戚却赖着不还钱,哪怕是王先生催他们还钱,他们也矢口否认,蛮横无理。

后来,当王先生有所经历之后,他才明白,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感”之后,那一切的感情也就不存在了。对于那些亲戚,还是死心最好。

很多事儿,其实“一只手掌拍是不响的”。当每个人都漠视了“人情”时,那一切的感情都会消失,人与人之间多了争斗,而少了和谐。

文/舒山有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农村的“人情味”比城市还要淡漠?这三个现实,愿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