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553]| “亡国之兆”频现,蔡邕死里逃生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

春,正月,合浦、交趾鸟浒蛮造反,招引九真、日南变民,攻没郡县。太尉孟戫被罢免。二月一日,日食。二月三日,任命光禄勋、陈国人袁滂为司徒。二月九日,地震。

设立鸿都门学,学生全都命各州、郡、三公推荐征召,有的被任命崐出任州刺史、郡太守,有的入皇宫担任尚书、侍中,有的被封为侯,有的被赐给关内侯以下的爵称。有志操和有学问的人,都以和这些人为伍而感到羞耻。

[点评]

两汉是经学昌明的时代,汉自武帝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的博士官、太学的建立,都是以经学教育为主。 经过党锢之祸,士族集团虽然受到很大挫折,但在舆论上却始终是得势的。宦官集团却相反,政治上虽然得手,但由于社会地位低、又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所以在舆论上一直不占优势,这使他们深深感到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的重要。为了与士族以及他们支持的太学抗衡,宦官决意借助灵帝嗜好文艺,创办了鸿都门学,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加强控制舆论阵地。

鸿都门学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开设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打破了专习儒家经典的惯例。 宦官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鸿都门学的学生特别优待。学生毕业后,多给予高官厚禄,有些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还有的封侯赐爵。

鸿都门学一经创设就遭到士族、儒生们的激烈反对,认为这是“离经叛道”,所以都以和这些人为伍而感到羞耻。

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抛开政治角力,客观上来说, 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了先河。

三月二十一日,赦天下,改元。任命太常、常山人张颢为太尉。张颢,是中常侍张奉的弟弟。

[点评]

张颢当上太尉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因为哥哥张奉是中常侍。 不过,西晋时期政治家和文学家张华撰著的《博物志·卷之七》对张颢升迁还有这样记载: 张颢当王府梁相时,有一天,一只喜鹊飞到府第上空盘旋不走,属吏觉得蹊跷,于是拿一根竹竿拨打,那喜鹊从空中坠落,属吏上前去拾,抓到手中一看却是一块圆石。张颢命人椎开圆石,里面赫然是一枚金印,上书“忠孝侯印”四个古篆。他认为这是上天所赐祥瑞,不敢怠慢,急忙上报朝廷。灵帝十分开心,就把张颢调到朝廷做太常。其实世上本没有祥瑞,只不过想飞黄腾达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祥瑞。以前王莽当政的时候,符命那么盛行,就是明证。

夏,四月七日,地震。

侍中官署发生一件怪事,一只母鸡变成了公鸡。

司空陈耽被免职。任命太常来艳为司空。

六月二十九日,一道黑气从天而降,坠入皇帝所居温德殿东庭,长十余丈,像一条黑龙。秋,七月壬子日,一条青虹出现在南宫玉堂殿后庭,

灵帝下诏,召集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到金商门,向他们询问天降灾异的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

[点评]

张颢的祥瑞石头毕竟是传说,而母鸡变公鸡、天降黑龙、院中见青虹却是在皇帝身边发生的。这些被称之为“亡国之兆”的怪象频频发生,汉灵帝害怕了。

杨赐回答说:

“《春秋谶》书上说:‘天投霓(副虹,又称雌虹,在虹的外圈),天下怨,海内乱。’ 再加上谶言说汉朝有四百岁的期限,也快要到了。而今妃嫔、侍妾以及宦官之辈共同专断国家朝政,欺罔帝王臣民。还有在鸿都门下招集一群小人,依靠写作辞赋,受到宠爱,互相推荐,不出十天到一月的时间内,每个人都得到越级提拔和擢升。乐松担任了侍中的职务,任芝做了尚书的官职,郤俭、梁鹄都受到封为高爵和越级提拔的荣宠。

“而今却令正直的士人们屈身乡村田野,口中朗诵唐尧、虞舜的言论,亲自实践超出世俗之上的行为,而他们却被遗弃在水沟山谷,不能把才能贡献给国家。这是一种帽子和鞋子颠倒穿戴,山陵和深谷交换位置的反常现象。幸赖上天降下灾异,谴告陛下。《周书》说:‘天子遇见怪异则反省恩德,诸侯遇见怪异则反省政事,卿、大夫遇见怪异则反省是否尽忠职守,士、庶民遇见怪异则反省自己的言论和行为。’所以只有请陛下斥退和疏远奸佞的臣属,迅速征召品德高尚,言行一致,被世人所称道的人士,断绝假传圣旨的渠道,停止没有节制的娱乐游戏,才能希望上天平息愤怒,各种灾异才能消除。”

议郎蔡邕上书说:

“臣俯伏思念各种灾异,都是亡国之怪。只国为上天对汉王朝仍有旧情,所以屡次显示妖孽变异的反常现象作为警告和谴责,希望让人君感动悔悟,远离危险,转向平安。而今青虹下坠,母鸡变成公鸡,都是妇人干涉朝政的结果。从前乳母赵娆位尊权重,闻名全国,谗害忠良,谄媚求宠,骄纵横溢。接着是永乐门史(董太后宫官员)霍玉依仗太后的权势,作奸犯科。如今道路上谣言纷纷,说有一位‘程大人’(指宫中老宦官,称‘中大人’),察其风声,将为国患。陛下应高筑堤防,明设禁令,把防备赵娆、霍玉,作为最高警戒。如今,太尉张颢,是霍玉推荐;光禄勋伟璋,是有名的贪浊之人。又,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都备受宠幸,荣富优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自愿辞职,给贤者让位。

“廷尉郭禧忠纯笃厚,年高有德;光禄大夫桥玄聪明通达,端平正直;前太尉刘宠忠诚老实,笃守正道,都应该成为主谋的人,陛下应该多向他们征求意见。宰相等三公大臣是君王的四肢,应该委以重任,责令他们成功,优劣既已分明,不应该再听信小吏的谗言,罗织大臣的罪状。

“同时,宫廷百工技艺的制作,鸿都门学校创作辞赋的篇章,似乎应该暂时停止,以表示专心国家的忧患。

“出任地方政府首长的孝廉,是士人中遴选出来的最优者。如今因为遴选不当,切责三公,又以辞赋小文的特长,超越选举,给请托之人打开后门,违背明王之典,也让众心不服,还不敢说出来。臣希望陛下忍痛割舍,集中心思于国家大事,以符合上天的愿望。陛下自己约束奋厉,左右近臣自然被陛下感化,人人都抑制减损自己,回应灾变的警告,如此,则天道由亏而转盈,鬼神也降福而谦和了。

“臣所言,陛下一定要保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如果国君不能对臣子的话保密,臣子就有杀身之祸。希望陛下把我的奏章收藏好,不要让忠臣被怨恨报复!”

奏章呈上去后,灵帝一边观看,一边叹息。后因灵帝起身更换衣服,曹节在后面偷偷观看,把内容全告诉他左右的人,事情被泄露出去。其中被蔡邕提出要制裁和废黜的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图谋报复。

[点评]

这份奏折充分证明了蔡邕是忠有余而智不足。他在朝多年,汉灵帝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应该有数,上这样的奏折有没有作用也是明摆着的,并且他在奏折里指名道姓弹劾,危险性更是不言而喻。 灵帝不防备曹节,这就算是彻底把蔡邕的前途命运给出卖了。蔡邕弹劾的人无不是曹节的同志加兄弟,天下小人是一家,大家只有抱成团,才不会吃那些正人君子的亏。

当初,蔡邕和大鸿胪刘一向有矛盾。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和将作大匠阳球有怨恨。而阳球正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于是程璜便唆使别人用匿名信诬告说:“蔡邕、蔡质多次因私事请托刘,都被刘拒绝,因此蔡邕怀恨在心,蓄意打算中伤刘。”

于是灵帝下诏,命尚书召唤蔡邕质问情况。

蔡邕上书说:“臣实在愚憨,不顾后害,向陛下进言。而陛下不珍惜忠臣直言,加以掩蔽保密,反而泄露出去,以至于对我的诽谤马上就到!而诽谤一到,陛下就怀疑我。臣年已四十六岁,孤身一人,能得到忠臣的令名,死有余荣。只是陛下从此就听不到真话了。”

结果,逮捕蔡邕、蔡质,关押到洛阳监狱。有关官吏弹劾他俩说:“公报私仇,企图伤害大臣,犯了大不敬的罪,应绑赴街市斩首示众。”

奏报上去后,中常侍、河南尹人吕强,怜悯蔡邕无辜冤枉,竭力为他求情。灵帝也重新回想蔡邕的密封奏章,下诏说:“减死罪一等,和家属一道全都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贬逐到朔方郡,即使遇到赦令也不得赦免。”

[点评]

桓帝、灵帝是东汉并称的昏君,但相比之下,桓帝还比灵帝要强,至少在桓帝时期,从朝廷官员到地方官吏中,还有一大批忠臣义士。而汉灵帝对奸佞阉党是人尽其才,用人不疑,放手使用;而对忠臣义士则是处处设防,一有风吹草动就赶尽杀绝,终生不得翻身。

阳球一路上接连派出刺客,追赶和刺杀蔡邕,所有的刺客都为蔡邕的大义所感动,不肯听命。阳球又贿赂并州刺史、朔方郡太守,命他们下毒手杀害,并州刺史、朔方郡太守反将实情告诉蔡邕,让他戒备,蔡邕这才得以死里逃生。

[点评]

大概这就是得道多助吧,蔡家叔侄流放朔方,焉知非福?如果留在京城,估计性命早就保不住了。

八月天市星座出现异星。九月太尉张颢被撤职,任命太常陈球为太尉。司空来艳去世。冬十月任命屯骑校尉袁逢为司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553]| “亡国之兆”频现,蔡邕死里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