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信息VS判断信息?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 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一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各科教学中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

观察力即观察能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它是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感知的精确性,影响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力是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发展人的智力,就要重视培养人的观察力。

本周作业:在生活中,面对密切的沟通对象、伴侣、家人交流,快速识别出他们交流的内容哪些是事实性信息,哪些是判断性信息,判断性信息的比例是多少?请各位伙伴周六之前发我邮箱。

小朋友放学回来,扑到我怀里后乐滋滋地跟我说:“爸爸你知道吗?黄想彤要和我交朋友了。这个女孩子以前一直对我很凶的。” 小朋友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脸上放着光,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开心。我接着问她,“为什么她突然对你好了呢?” 她告诉我说,:“我也不知道!今天下午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我们一起玩吧。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就聊到好久。”“那黄晓彤以前和哪一个小朋友玩啊?”“她以前都和某某某玩。”之后我和爱人探讨这个事情时,爱人说,:“可能是因为某某某小朋友也很强势,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互不相让。而我家的小朋友没有那么强势,比较容让。所以可能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愿意跟她玩。”

至此,我们对小朋友在学校的生活逐渐放心下来。小朋友其实没有太大的自信,在学校一直不够积极主动。原因可能是我们给她换的学校太多了。在长沙幼儿园换过一次。然后一年级上学期是在广州上的,一年级的下学期又搬到了深圳。这样频繁地换环境,对小朋友还是影响蛮大的。所以小朋友对班级的归属感一直不强,曾经一直嚷嚷说要回长沙。离开广州的时候,她也舍不得她的老师和她的同学。我猜测,可能在广州大家都是一样的新生入学,所以她容易交到一些朋友。而转到深圳之后,她是新生,刚入班级她一定会感觉到那种排外的情绪。直到现在,她才逐渐地融入到这个班级中。近几个月也没有听到她再嚷嚷要回长沙了。

其实一直我们对她这个班级也不是特别满意。原因是发现他们的班主任和广州时候的班主任相比差距有点大。他们的班主任不太愿意管事情,有时候她在讲台上说而小朋友们在下面吵翻了天。我们一直也商量想给她换一个班级。不过前一段时间我去开家长会的时候,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们的班主任因为怀孕而休了产假,而新的班主任是她们的语文老师。以前由于只是任课老师,没有过多的接触。但这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觉得她是一个非常自信,积极主动的班主任。这位新任的班主任说:“我终于当上了他们班的班主任了!我和以前的朱老师不一样,会要求小孩们把小朋友们严格一点,请家长们适应。我也会逐渐培养出小朋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也欢迎每位家长联系我,和我沟通。”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类型的班主任,他们班的风气也为之一变。这个班主任非常的认真负责,基本了解每位小朋友的动态。我其实也挺感慨的,只要人想做事儿、认真做事儿,别人是一定可以看得出来的,一定会有好的一个结果呈现。第二个感慨是尹航欧巴说的一句话,我把它复制粘贴在这里。“生活中,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麻烦困扰。你担忧,你焦虑,你无奈,但是问题还在哪里,随着时间只增不减。于是你更焦虑,更无奈,一个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前段时间我想了一个问题:我真的解决过什么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回顾过去的生活,你会发现大部分的问题都不是你解决的,而是自动消失的。这就是一个悖论:你永远没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等你进步成长之后,那些问题不需要你解决,就会自动消失。”

当我与自己家的小朋友和我的爱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事实性的语句要比判断性的语句少得多。只有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事实性的语句稍微多一点。原因可能是他们的思考能力没有那么强,所以他们更注重的是描述事情的本身。而我们成年人的判断性的语句比较多的原因是思考、推理能力很强,又多想表达一些观点,所以都呈现的是判断性信息。事实性的语句一般在开始的时候,简单的描述状况用一下。

回到做记者这个角色上,我觉得可能需要写事实信息要多一点。而我们现在平时说的话,大概判断性信息是80%以上,事实性信息可能不超过20%。如果作为记者,这一点应该会改变。需要听听老鹰和蓉蓉的建议。

而我们沟通的对象 ,我们应该也把他们的事实信息和判断信息息迅速地厘清。事实性信息要怎么写?判断型的信息要怎么写?在一篇的报道中,这两个信息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在不同的媒体中,这两个信息的比例应该怎么搭配?这些都是接下来应该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事实信息VS判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