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2)读书:《浮生自在》第一辑 放下的禅意(二)《病隙碎笔》(六)

作家韩少功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散文家,北京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副主席。史铁生是中国文学界的中坚人物,以真诚著称,也被先锋派作者奉为精神领袖。他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他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病隙碎笔》全文共243则。本书选编《病隙碎笔》(六),共35则。写于他三天一次的透析,整日与病魔抗争的时期,史铁生用调侃的口吻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历。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便有了史铁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诸多感悟。

尘世犹如浮云,人生弹指即逝,是福是劫是祸?齐克国曾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多的不走这条道——跨国叹息桥进入永恒。”死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在长路的尽头守候着我们,我们谁都无法拒绝,唯有径直地走过去。但当我们走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一路耕种让身后的鲜花遍地。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只在乎过程本身,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次要的。我们只需尽情享受,经历该经历的便可。亲情,爱情,友情,就像三弦琴,一头连着希望,一头连着生命,两头绷紧了,人生才叮叮当当地充满生气。

阅读《病隙碎笔》简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生命的追问。更多的评说,已是多余,就让我们来仔细体味这些思想的精华吧:

世界是一个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是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这也就是人类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每个角色都是戏剧的一部分,单捉出一个来宠爱,就怕整出戏剧都不好看。

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

艺术或文学,不要做成生活(哪怕是苦难生活)的侍从或帮腔,要像侦探,从任何流畅的秩序里听见磕磕绊绊的声音,在任何熟悉的地方看出陌生。

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就像艺术,在科学无言以对的时候,在神秘难以洞穿的方向,以及在法律照顾不周的地方,为自己写下美的志愿,为自己提出善的要求,为自己许下诚的诺言。

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

作恶者怕地狱当真,行善者怕天堂有诈。

♂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多数情况下,我被史铁生简化和美化着。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混沌的我。我这样的我,连我也常看他是个谜团。我肯定他在,但要把他全部捉拿归案却非易事。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

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是他人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驻进我的心魂,雕琢我,锤炼我,融入我而成为我。我原是不住的游魂,原是一路汇聚着的水流,浩瀚宇宙中的一缕消息的传递,一个守法的公民,并一个无羁无绊的梦。

文,有时候是表达,是敞开,有时候是掩盖,是躲避。

写作,多是因为看见了人间的残缺,残疾人可谓是“近水楼台”。

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但不是外部世界的黑夜,而是内在心流的黑夜。写作一向都在这样的黑暗中。

“诗意的栖居”可不是独享逍遥,而是永远地寻觅与投奔,并且总在黑夜中。

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无论作者写得精彩,或是平凡,一定要能激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才是真正的好文章。阅读总是要期望得到一些什么,大致这些思想的精华,才是我们真正该吸收的吧。(1695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齐帆齐微课(2)读书:《浮生自在》第一辑 放下的禅意(二)《病隙碎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