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研究翟美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研究

翟美荣 |原创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生态文明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开创了系统生态文明观,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社会制度文明进步、国家政治体系建设的大历史观背景下,坚持把人类利益福祉与社会文明发展整体推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为推动人与自然命运同体的生态文明发展做出原创性贡献。

    导言: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整体布局,站在人类自身发展、社会文明整体推进、自然生态向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彰显的高度,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文明观、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为加速生态文明全球化进程,为人类福祉、自然恢复、社会文明做出重大贡献。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背景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应世界之问

    新时代进入一个美好的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带领人民进行奋斗的目标。然而,新时代却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尖锐矛盾。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这一时代主题,中国需要回答“建设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什么样的更加科学的发展”“如何实现更加科学的发展”的问题;更要回答如何更好地坚持“两个结合”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基础上,从“天人合一” “人类命运同体”出发,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同行向未来,共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健康道路,主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这是一个尊重自然、追求生态正义,主张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同等发展的新理念,创造性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将生态问题放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中予以审视,以中华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统思维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经济利益凌驾至上的逻辑,科学阐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所在。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解除工业文明困境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给当代人类文明带来危机和不确定性的贸易、环境、疫病、自然灾害危机背后的本质是支撑工业文明世界的文化、制度、经济三大危机,尤其是面临国际性灾难时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种文化、两种制度、两种文明的冲突更是激烈,而这种冲突不再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技术、资本领导地位所能解决的,而必须要从西方主导的工业文明世界的文化和根基上找原因、找出路。

    当前,人类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反反复复的困扰,正是预言了文化、制度、经济的三大危机已不再是人类陷入的局部危机,而是彰显着整个工业文明系统危机的总爆发,每一次关乎全球发展与全人类命运的危机,也都是触及到维系人类文明生存底线的危机,为了解除西方工业文明的系统危机的困境,避免人类遭遇地球毁灭人类而实现大自然修复的代价,就必须从世界秩序底线、生命伦理底线、自然承载力底线的全局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类文明建设的大转型,从文化视角重构世界文明秩序,从制度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及资本的弊端,从经济视角展现新能源革命、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新经济革命的新生动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从工业化经济向生态化经济转型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历史发展规律

    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看,人的理念、生产、生活、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类在化解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探索中,经历过恩格斯的警告、增长的极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呼吁等多次启示和改变。到了新时代,伴随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成果的生态危机再次拉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警钟,需要在全球、全民族形成新的共识,构建天人合一、命运同体的生态文明观。习近平生态文明从人类整体发展、世界进入新时代高度出发,倡导全人类生产、生活实践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尤其是重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合,转变认识世界的思想、观念与改变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化解工业文明给当代人类带来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人类之间的矛盾,彰显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和使命。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本身三个方面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思想认识论和实践方法论的创新,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生态文明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自然界的视角,坚持自然优先性、本源性与人的主体性相结合的角度,把人的文明进化、全面发展、自由解放与自然生态、生产发展、社会进步、民生福祉有机融合,提出建设现代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等多重关系的“和解、和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类自身是与所处环境一起产生发展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习近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大自然。中华民族自古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要做万物的灵长,以人类的智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维持人与自然的秩序,人类敬畏大自然,虔诚向大自然学习,形成“八卦说”、易经、道德经,早期人类更加重视大自然的变化。

    恩格斯的“自然报复论”也说明了大自然的“非常态”变化与人的认识、实践、需求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新型病毒的爆发等都得到了验证。新时代,人类渴望过渡到一个新的文明,对美好的向往成为人类奋斗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善于创造一个新世界,更要理解旧世界的弊端根源,听得懂大自然每一次发出的警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时代之问密切融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到“同一个系统”的高度,倡导人类要秉承人与自然命运同体的理念,时刻提醒自身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保持互敬互爱的关系,敬畏地球,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与自然的关系像“脐带”一样紧密相连、共生共荣;既要感恩大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又要慎重对待大自然“狂风暴雨”般的超负荷反应,大自然就像人类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时间阶段有着不同的承受能力或承载能力,人要像理解自己的心灵一样理解大自然的“情绪”,人更要像满足自己的需求一样回馈大自然。

    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不久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更是适合于自然界的发展,大自然需要与人类、社会“和解”。人与人的和平相处在相当一部分基础上来自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反过来,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在相当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多重矛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处理社会个体、社会组织、民族冲突问题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将成为普惠新时代人类最大、最公平的福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解、人与社会的协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试图用一个以人类的“文明供需”的尺度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协同进步,以人为本的立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理念,就是把人民与山海林田湖草沙等一切社会存在协同起来,人类要以文明和智慧,调动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大自然的力量,既要学会合理利用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权力,更不能得意人类可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观可以科学指导人类与大自然对话,合理、可持续利用大自然,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解、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构建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生态使命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社会的视角,从生态自然、生态历史、生态责任、生态使命等多个维度助力“美丽中国梦”“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常态”与“非常态”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非常态”的“自然的报复”,但是对于如何化解人与自然的“非常态”冲突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论体系和历史使命,并从实践价值上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使命观,人类需要自觉承担起“命运与共”的智力担当。人与大自然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人类是生命体中唯一具有历史的万物灵长,人类不仅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思想、认识,唤醒更多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还要有与时俱进地改变生活、生产、发展方式,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检验生态使命观的生命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全球性生态难题出发,以开放共享、共建、共享、共治的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命运与共、人与人美美与共的社会治理理念和生态文明历史使命理念,为实现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生动诠释了“实现什么样的更加科学地发展”“如何实现更加科学地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人类能动地主动地适应自然是为了实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企图的认识论,也超越了人类不断地通过劳动与实践活动来让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实践论或方法论,从人与自然两个方面的历史使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化解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命与生态危机、生存与发展危机的“自然之道”。如果我们人类靠科学、技术、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对人类进行的报复也会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的休戚与共体,而不是可以靠单纯依靠技术、物质、资本可以支配或左右大自然自身发展的规律。人类需要学习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创造力,并感恩于来自大自然的自觉历史使命,我们人类的生命、智慧、灵感都是源自于大自然的生态使命,我们要像尊重自己的祖先一样尊重自然。同时,人类自身也要承担“天人合一”的生态使命,认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活动影响,感应到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行为,并限制人类自身的欲望,抛弃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固有的傲慢姿态,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如果人类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历史担当,也意味着放弃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一切成果,在大自然面前“有目无珠”,恣意开发自然、破坏生态环境,人类会终将自食恶果,终被大自然抛弃和惩罚。

    工业文明阶段“一叶障目”的偏见使人类剥离普通生物圈,彻底打破了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关系;资本密集和资源浪费滋生的生态灾难使人类以百倍、千倍于创造力的破坏力加速动摇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据,“盲人临渊”的生态观不仅背离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更是违背了“天地与我并生”“民胞物与”“物吾与也”“和实生物”的生命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出“天人一体”“天人交融”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精神和肉体都融于自然。人类的生态使命如果不是以天体上的全部生物甚至全宇宙本身为对象,是不会产生完全的好结果的,“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因为人与自然任何一方的历史使命出现问题,矛盾斗争只能在两方面同时存在,永远不可能出现单方的胜利者,只能是双方同归于尽的失败者。

    (三)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共处的生态价值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从人类自身解放的视角,以人类自身解放条件、人类自身价值、生态价值等维度化解地球生态自然失衡、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类自身遭遇的困境,从而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平等共处的生态价值观。

    宇宙万物原本是一个平等共生的生命体,地球原本是生物多样性平等共处的家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人本思想”,倡导摈弃对人的生命和价值的高度张扬,正确地看到人类自身的解放和对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力。人人平等的人本观首先要建立在“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立场上,而不是依靠科学、技术、资本人为地演化为“人与其他生命对立”、甚至驾驭他人、他物的狭隘的平等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新时代需要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观指导人类走出狭隘的“自我人类”,超越单极化对抗、自利性对立、互害性竞争的所谓的“自利伦理价值”上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的文明观,要构建一种基于所有生命及生物多样性平等共处的生态价值观。 

    “一切生命皆有价值”,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眼睛”与“生命”,离开了大自然我们人类将无法实现自身的进化、解放,将永远无法过度到自由的王国;人类离开了生物多样性将无法实现自身心灵的解脱,也将无法保持“万物灵长”的生命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价值超越了人与自然“征服与改造”或“主仆”的关系,将善待自然作为我们人类生命价值的体现,倡导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新时代生态文明人,警示人类绝不能以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威胁地球生物种的延续。

    以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西方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陷阱,更是生态文明的陷阱,狭隘的不平等的西方生物文明观造成人类社会极短的时间内威胁到地球上100万物种面临灭绝,且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平均高出几十到几百倍,认为只有人的生命才是珍贵的。认为某些种族的生命比其他民族生命高贵的狭隘自私的人生价值观及生态价值观导致人类把其他生命看成是为人类所奴役、所战胜;甚至是任意杀害的对象;甚至西方殖民者把西方民族以外的人都看成敌人一样杀戮;甚至过于吹捧敌对性科技发明、无底线扩大资本价值,造成地球生命多样性正在遭到严重破坏的恶果,使人类一度陷入可以支配自然、战胜自然、征服自然万物的假象,从而也给人类造成沉重的代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交融相生、平等共处,把人的解放、生态价值、生物多样平等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根本遵循,打破传统世界藩篱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倡导国际社会各民族、地球生物各物种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倡导超越阶级矛盾、跨越两元对立的世界历史观、生态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于当今人类的主要矛盾,以全人类、全物种、全种族平等共处的发展为前提,借鉴和运用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坚持和弘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道法自然的系统认识论、天下大同的文明实践观,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世界大同梦。

    此文为广东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推荐论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研究翟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