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恶意是什么?我说不好他的定义是什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团黑黑的雾气(也可能是其他颜色的,最开始显现在我头脑中的就是黑灰色,之后又有绿色和白灰色),并且会让我感到一种寒意,冷的程度与恶意的深度是正相关关系。这会让我在反应过来的一瞬间就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而且会不自觉地采取本能的防御措施。怀揣恶意对待别人是什么样?既然能让别人本能地采取防御措施,那么恶意对别人肯定是有攻击性的,不对,并不能说是攻击性让别人产生防御的,只有恶意才会触发这样的防御本能。感觉一般的攻击性并不会招致特殊的防御措施,也不一定会招致反击,但是恶意带来的感觉,除了特殊防御,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除非是特别软弱或者有特别认知的人才会采用其他的方式(非攻击性)处理吧。

充满恶意是内心脆弱么?我觉得是的,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一开始我也觉得并不是脆弱而是一种选择。就像我之前对于冷静这个词的理解一下。有人说,冲动是魔鬼,我在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之后,我就感觉到,冷静更是一种魔鬼。进而我又开始思考冷静的定义。按照我理解的世俗定义来看,我本身在很多事情让容易冲动,并不是冷静的代表。但是呢,我后来想到了,冷静,就是在你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展示出最合适的情绪。比如,你该平静的时候就平静,在该暴戾的时候就暴戾,但这有个前提,就是这些情绪都是由自己控制的。恶意,我目前理解也是跟冷静算是类似的情绪,应该是可以由自己选择的。没有恶意,也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标。那为什么还要再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恶意呢?

恶意是自我保护?也许是怕自己受伤,怕把自己的弱点呈现在别人的面前,所以要主动采取攻势,如果这是由逻辑产生的,那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我的逻辑对那个采取行动的逻辑之前的衡量,我认为逻辑基本都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当时的行为动机是由于冲动进行的,而这个冲动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为了伤害别人呢?我认为恶意的出现,是由于自己的恐惧,这个恐惧可能是来自基于各个方面吧。也许是之前受过很多伤,所以觉得周围的人或者环境对自己充满了敌意,为了 回应,有人会选择以恶意对峙。就像曹操所说过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一种选择,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在那种情况下都做出同样的选择。我还想起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我记得有游客给野生藏羚羊喂水还是食物来着,然后被保护人员跑过来把藏羚羊吓跑了,当时游客很不理解,保护人员解释说,如果它接受了你的好意,它可能会认为人类都是善良的,遇到偷猎者就更容易受害。有的时候,攻击性的行为并不具有恶意,这真的是一种爱。有的人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就会远离可能的伤害,有些人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可能会去主动攻击别人,同样是避免自己的受到伤害。这种心理,我能理解了,至于是否认同,我其实有点犹豫。

当你评论一个人不善良、不正直、残忍时,你有想过你是否善良吗?善良与否只是每个人多种角度其中的一个,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人。而且吧,我善良与否能决定我是否有资格评判别人善良与否呢?我评判别人的资格,是谁赋予我的呢?是我的善良么?还是别人的各自认知呢?不带倾向性的说,无论评价者的善恶,他都可以评价其他事务。至于他的评价是否有人认可,甚至说是否有人在意,那就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了吧。这个感觉有点像我去餐馆吃饭,发现菜不好吃,然后有人说,你说不好吃你去做啊,我也就很奇怪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逻辑,只不过跟我的逻辑不一样罢了。年轻时候,也许还会被镇住,毕竟当时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现在么,有个原则就是一旦你觉得某些事情别扭,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所以一般还不会被一些奇怪的逻辑洗脑。我记得大概六七年前了吧,我有个想法,就是只要认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哪怕是传统意义上大奸大恶的事情,你也可以去做了。表面看上去挺可怕的,但我认为就是这么个理儿。不管我怎么做,都不能剥夺我对其他事物评价的权利,当然了,我不其他人听我的。就像那句话说的,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对于恶意的自我觉知。有时候会想,冲动是不是就是恶意呢?其实并不都是,冲动也分为恶意和善意的,当它充满恶意的时候,人就好像化身成了魔鬼(例如激情犯罪),当它充满善意的时候,人又化身成为了天使(例如舍身救人)。我觉得,在那一瞬间,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并不一定能觉知到,我处在一种恶意之中。就像很多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样,角色因为受到强烈的刺激,例如复仇等等,对于善良的人俩说,他就是最圣洁的天使,对于恶人来说,他就是比任何邪恶都邪恶的恶魔。它对善良的人们充满了善意,同时对邪恶的人们充满了恶意。同一个人,不同的侧面就有天壤之别了,这感觉是个很正常但是又很奇妙的事情,这也是从事后才发现的了,当时不知道什么情况。只是从不同的人身上感受到了感激或恐惧。是不是觉知能力越强,觉知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呢?也就是说觉知能力越强,对于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控制就越强呢?这样是最好。但是我稍微有些担心的,也许就是针对我自己这样吧。因为最近接收到的概念,人的感受分为思维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对用的反应也分为头脑的反应,身体的反应和情绪的反应。其中的情绪,就是代表潜意识的吧?毕竟有些时候,我对于情绪中有些不了解的地方,统统归在潜意识里了。这是个偷懒的办法,把未知的东西都归为x。

如何行动,不带恶意的攻击,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这就应该是正常的样子吧,也许是我想的太多了,总以为攻击性中都含有恶意。我有这个想法可能是两个极端思路造成的,一个是我虽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如此多的恶意,但是在虚构的环境中(比如书和电影)看到了很多,导致我不自觉的(潜意识)认为所有的攻击性都是有恶意的;另一个局势虽然我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恶意,但是有一些掩藏在平淡的表面上火种的恶意,虽然没有被我的意识察觉到,但是会被我的潜意识敏锐的捕捉到,从而进行了它(潜意识)自己的调整,让我有这么一种感觉吧。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在思维层面,我还是认为,或者说,作为理想主义者(单纯)还是会认为不带恶意的攻击性才是社会环境中的正常相处方式吧,这样即能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又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样想起来,还是不错的,虽然我现在认可这是一种最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但是我可能仍然会觉得有些恶意漂浮在我的周围,也许是我想多了吧。

对恶意的在意,什么样子才合适?有句老话,我觉得表达我的观点,特别的贴切。这句话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后面还有调侃的段子,例如,“人再犯我,忍让三分,人还犯我,斩草除根”等等,也算是表达了各种态度吧。对于恶意,我觉得采用这样的方法比较合适。比较值得注意的就是,“犯我”的界限。到底恶意到了什么程度,据算是触及了界限,达到了“犯我”的程度了,这个需要根据不同的智慧去判断了。既然是依靠智慧判断,那么不同的“智慧”,就可能将这个界限进行不同的解释和延展,再有个人的意志和利益融入其中的话,就更可能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情况了。最近看《官场现形记》,目前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钱,所有的行为都离不开这个字。所谓“千里做官为吃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非常的不理解,是我平时接触的太少了,还是书中写的虚构成分太多了呢?整本书的内容,除了钱别无他物。鉴于本书的知名程度,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想主义其实真的是在婴儿的梦中了吧。

醒醒,要开始生活了。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你可能感兴趣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