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献和各种书籍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人们都非常喜欢书写爱情的题材,读者往往也更爱接受这类爱情题材的作品,无论是虐恋类、甜爱类都是部分人的心之所向。
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喜爱看的东西反映了我们想得到、憧憬着的东西。
我们渴望得到像作品中那样的爱情,过程可以曲折些,但那个人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然后我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爱情,直到双鬓斑白,直到棺椁厚土。
但世人的爱情往往多灾多难,甚至都有过爱不得。我们当初认为非他不嫁、非她不娶的人,总会因为争吵争执、父母干预最后惜别叹惋。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感情中固然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环,感情中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爱。
同理心
当今流行语中“凤凰男”“妈宝男”“拜金女”“公主病”的词汇比比皆是,人们吐槽着明明自己一无是处却希望对方富可敌国且对自己死心塌地。
那些靠着敲诈对方的钱去养新的替补,却要求其对自己继续毫无保留付出的人,是人们最讨厌的。
这种难以言说的恶心感,不亚于找你借钱的人在朋友圈秀奢侈品照、旅游照还哭穷不还钱,催债还觉得你小气。
究其根本,这类人没有同理心,他们只想着自己。
每个人都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绝不跟这样的人谈恋爱,然而却悲情的发现,自己的对象随着时间过去竟然与这种人一般无二,甚至自己是其中一员而不自知。
爱情,建立在一定的好感之上,然而好感是了解你的人可以轻易刷上去的。
所以爱情就那样萌芽了,随着时间过去,他们的本质没有变,对你的伤害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是时间带来的最自然的结果。
了解不等于理解,没有同理心的人往往拥有与常人截然不同的童年。
父母的溺爱与父母的压迫都容易造成一个人丧失同理能力,万事只图一己私利。
他们可能会为了挚爱突然开窍,但挚爱对没有同理心的人来说太奢侈。
不是所有分开的爱人都是以不爱收尾的,许多人即使分开了还相爱,但就是无法回到当初的样子。
这也与失去同理心有关,太了解对方,却又太不理解对方,心里十分惦记,但嘴上不说。
身体没有行动就是不想念,心里爱,但做的不是对方想要的,拿自己的付出太有执念的那爱便变了质。
长久发展
现在快餐式的爱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因为忽然发现了对方一个优点而“爱得死去活来”,新鲜感过去后对方的缺点逐一步入眼帘,“不合适、我们分手吧”似乎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
想要健康就一定要着眼将来、放眼未来。
在心理学的加持下不难看出有一个不健康的,但是已经在当代年轻人中流行的心理活动悄然蔓延开来:出于现在物质生活的压迫,找对象向钱看齐。
自己深知自己配不上家庭条件极好的人,但选择能得到一些就得到一些。
被出轨过、暴力过、过分对待后分手了,遇到以后的对象总能把上一任带给自己的伤害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强加给下一任,从而有所保留,永远给自己留后路。
明知道再伤害对方但觉得自己是占理的、被伤害的一方去迫害一个曾经的事外者。包容心、同理心和责任感荡然无存。
用旧人的念想伤害新人是非常不健康的恋爱态度。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当今许多人都秉持这样的恋爱观,他们的爱始终都是算计和随时撤离。
除此之外,异地也成为当代恋爱的常用形式,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异地恋强有力的媒介,随之而来的谁去往谁的城市,成为情侣们争执不休的话题。
恋爱的本质都是渴望自己内心愉悦的,或者为了留住物质心情愉悦,或者为了得到这个人心情愉悦,如何建立长久关系成为非常烧脑的问题。
异地中的两人因为沟通的局限性时常产生误会,困难重重,需要强大的信任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