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与文字同行》

滇池岸边

      一直很热衷于鲁迅先生的文字,特别是散文和散文诗,最近几日,更是对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爱不释手,事实上,其中的部分文章已经拜读过好多遍了,但以往读出的大多是一种澎湃的感觉,而今却品出的是平静,也不知道这是否同最近一段时间内心所处的状态有关。

      先生的文章,用词、用意大多都十分精辟独到,可能是因为我资质不够,又或是品文的方式与他人不同,总觉得要反复地读好多次才可粗略理解丝毫的意思和韵味。

      不过,不管怎样,每次读先生文章的时候,总有种品茗的意思,一点一点的回味,一点一点的琢磨,而我到也热衷于这样的品文方式。

“她在冷的夜气里

瑟缩地做梦

梦见春的到来

梦见秋的到来

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

告诉她秋虽然来

冬虽然来

而此后接着还是春

蝴蝶乱飞

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她于是一笑

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

依然瑟缩着”

      这是先生于《秋夜》中的一小段文字,每每读到这样一些独特的语句,总能让我在赞叹之余顿生许多感动与兴奋。

      先生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八日给许广平的信中曾有过“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之说,昨日,我再次看到了这句话,但惭愧的是,时至今日,依旧不能完完全全地明白先生这句话的真正韵味,先生曾说道,自己的作品太过“黑暗”,而我依旧未能理解先生所说的“黑暗”到底已到了一种怎样的境地!

      一直觉得自己写出的文字总暗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大概是因为于文学,我只算一个初学者,因而思绪还过于稚嫩的缘故吧!但我也曾经牵强的将先生“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说法套在自己的身上,试图寻找到某种相似的情境,但诚然,自己一直以来内心所掩藏的不安及失落同先生所说的黑暗也许根本就是扯不上关系的。

      曾经想过要改变自己文字的风格,让那些稚嫩的文字不再有太多的忧伤和愁思,然而,品读先生多了,渐渐地也就发现,或许文字的真正内涵其实并不能单纯的以忧伤或者欢喜来定义,尽管至今对文字的认识还未能达到多么深刻,但也已毅然的决定了,我将不再刻意去改变,更不会迎合。

      我似乎已开始在心里默默地许诺,要将自己抛于一种相对纯粹地状态,尽管这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让那些不安或是平静的思绪都能从手上毫无遮掩的流出,这样或许也是好的吧!作为一个初学者,我知道自己即将要面对的思考及经历还有很多,然而,说实在的,我很向往那样的感觉,我并不在乎会伴有怎样的焦虑,或是嘲讽,只是希望有一天,也可以真正明白文字的意义,明白生命的意义。

      感谢先生,及先生那些华美的文字!

      三月,我与先生的文字同行!


——文/行亦

——2020.03.16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月,与文字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