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神秘的主题却也是人走向心智成熟的唯一主题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作者:M。斯科特。派克     于海生译    吉林文史出版社

我记得多年前,这本书就在我的书架上了。当时我被书名吸引,翻开之后,却觉着索然无味,又将它束之高阁。近日里,在一些心理学书籍中,总会推荐这本书,据说是心理学的经典之作。于是,再一次打开,却再也放不下,一口气读了好几遍。

本书2006年在国内上市。作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从大量的临床案例中观察总结出了本书的观点。又通过临床治疗去应用和验证书中观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书的结构清晰,语言简炼,逻辑严密,翻译的也十分流畅。作者十分谦逊,书中一再强调要对已知和未知,充满敬畏之心。全书充满了辩证的智慧,说是心理学著作,不如说是一本哲学通俗读物。我心中的很多疑惑也在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读这样的书,真是是一大享受啊!

书中开篇提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然而,真正的理解和接受,有多难?我们害怕困难,逃避问题,或是拖延时间,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去面对困难,困难就会自行消失。实际上的结果是,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逃避困难所带给我们心灵上的痛苦远超于身体的痛苦。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而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问题。我们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也是在教育我们双方如何忍受痛苦,并从中学习与成长。

关于自律,作者给了四个原则:1.推迟满足感;2.承担责任;3.尊重事实;4.保持平衡。前三点,在近几年的育儿书中有被多次讨论。“保持平衡”这样的观点,让我眼前一亮。书中说:人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生就有死,有爱就有恨,有苦也有乐。自律就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其中必然经历放弃的痛苦,其剧烈的程度,不亚于死亡!然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此偱环,才是道法自然。

关于平衡和放弃,作者说到: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的事物!同样,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人生不断学习生存,人生也不断学习死亡”。在他看来,人越是活得长久,历经的生与死也就越多,与此同时,也就会经历更多的欢乐和更大的痛苦。如果我们完全接受痛苦,通过自律地成长和完善,使心灵的包容力增强,那些曾经过不去的坎儿和天大的难,也就能迎刃而解,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心智成熟的人,大多具有超出常人的爱。爱能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痛苦。比如,耶稣在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并不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爱是我们自律的原动力

关于爱的研究,是心理学界最艰难的课题之一。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不论如何努力,也难以使爱的论述尽善尽美。于是作者说他冒昧地给了一个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别人。真正的爱是行动,也须出于自主的选择。

对爱的误解

1.恋爱本身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爱。因为在那时“自我界限”暂时消失,爱的激情过后,真爱没有发生,就会矛盾重重。

2.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生活,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消极性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在他们的心里,别人总以异样的眼光对待他们,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深深地怀疑,不择手段索取他人的爱,从不考虑他人感受。心智尚停留在婴儿期。母亲把孩子永远当成婴儿来爱,同样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3.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这种情形不是爱,是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极端的例子如:受虐狂和虐待狂。平常的例子如,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说:“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缺少真正的爱。

4.转瞬即逝的爱的感觉并不是爱。爱是行动。

那真正的爱是什么?

1.真正的爱永完追求心智的成熟。我们真心爱一个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在于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

2.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3.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为。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4.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是倾听。

5.真正的爱是自尊自爱,这样的人承认自我价值(我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珍惜自己、选择进步、追求幸福。自立又自律。父母时常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爱的品质和强烈的安全感。

6.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爱的越深,就会越加谦逊,而不是自私和傲慢。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同时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这,对于夫妻、朋友间的相处同样适用。

帮助他人心灵的成长,也可以滋洋气们的心灵。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不能接爱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亲情和爱情带来危害。

许多人产生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爱,或得到的是畸形的爱。医生给予患者更多的爱和关心,才能够使他们心理得到补偿,使心理疾病更快地得到治愈。称职的心理医生扮演的角色,基本类似于称职的父母的角色。

如果我们真心去爱自己的伴侣、父母、子女、朋友,我们能为使他们心智成熟而进行自我完善,这也意味着我们是在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人的精神追求是艰难的路,是少有人走的路,却是天人合一的路。爱是一切意识、潜意识的本源。

本来是想写感想,却停不下来的摘录了书中大量文字。书中很多观点与我心中模糊的想法不谋而合,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还有一个很大的惊喜是,书中多次提到“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显然他也很认可书中的一些观点: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这来自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书中多次强调了“关注于解决问题,用亲吻、拥抱、爱抚等形式表达无条件的爱,从错误中学习”等观点。简直与《正面管教》一脉相承。不同的是,这本书在讲“为什么?”《正面管教》讲“如何做?”

看完这本书之后,心柔软许多。内心充满了爱的愿望。我想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爱这个矛盾重重的世界和身边个性鲜明的亲人。爱给我自我完善的动力,也给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而且,我深信,当你自身是个充满爱的小太阳时,带给身边的人也必将是温暖与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是神秘的主题却也是人走向心智成熟的唯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