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红楼141:雪下抽柴,刘姥姥胡诌八扯;马棚失火,荣国府前景堪忧

副标题:刘姥姥洞若观火,直言薛宝钗没生过孩子,贾宝玉始终没与她同房

趣侃红楼141:雪下抽柴,刘姥姥胡诌八扯;马棚失火,荣国府前景堪忧

话说贾母听闻刘姥姥到来,就要见一见。此事看似日常,老人家闲极无聊,来了个外人老亲,见见也无妨。其实贾母何等身份?就算家里来个诰命,有时候都未必接见。何况刘姥姥。所以,这次接见背后既有给王夫人面子,也有甩薛姨妈脸子,更有为王熙凤彻底解决刘姥姥的深意。

有些事看似平常,实则举一反三从来都是贵族间的交流方式。工作中也是如此,陪领导见客户,吃到一半领导让你去看看还有菜没,就要赶紧起来回避。《红楼梦》这种含沙射影更是比比皆是。只因贾家是贵族人家,利益无所不在。贵族语言就在于含而不露,意味深长。刘姥姥对此懵懂累各种闹笑话,贾家众人却都习以为常了。

闲言少叙,刘姥姥战战兢兢来见贾母,贾母却一派慈和,到了她这年纪,能够安享晚年是最好,没什么能够再让老太太看不来。

可眼前这刘姥姥,比贾母还大着好几岁,却仍旧要为家计操心,两相对比人生之高下立判。

总有一些人一出生就拥有一切。贾母和贾家这些人就是如此。

也总有一些人什么都需要自己努力才能得到甚至得不到,以至于为了得到而失去一些。刘姥姥如此。

古人将之称为“命”。毫无疑问,刘姥姥此时羡慕地看着的那些人的“命”都很好。但知道结果的人就明白先拥有再失去,并不是那么的好,这是后话了。

(第三十九回)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做了。”贾母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

贾母与刘姥姥的第一场贫富交流就是在闲话家常中展开。这里贾母表现很谦虚,各种“自嘲”。却与王熙凤当初那种盛气凌人的模样大相径庭。不仗势欺人是贾母这一代人的本分。可惜王熙凤这一代都丢得差不多了。

刘姥姥七十五岁还能够健步如飞,可知身体真好,牙齿也只后槽牙动了一点,更是十分健康了。反而贾母的身体已经虚弱,这也为日后贾母之丧埋下伏笔。应该是转眼间就不行了。

如此看来,刘姥姥和贾母谁是真“福寿”,还未可知。这里要说贾母的年纪终于初露端倪,并且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

贾母说刘姥姥比她大“好几岁”。按中国人表达习惯,“好几岁”是指五岁以上。否则一般会说四五岁、三四岁或者只说“大”。由此推测贾母的年纪应该在六十八九岁。到后文七十一回贾母过“八旬之庆”也不是八十岁生日,而是第八个“旬”的开始。古人“十为一旬”,第八旬就是七十岁。贾赦只有五十出头,贾政要再小点。符合王夫人说自己快五十的说法。不提。

闲话家常结束,贾母主动挽留了刘姥姥住下,还邀请刘姥姥去逛逛大观园。贾母这么说就决定了明日要游园。那么,刘姥姥为什么让贾母那么上心,不但留宿,还邀请游园呢?

其实,留宿就是客气。亲戚来了,已经到了大下午,没道理让人连夜回去。挽留住一晚也是个礼尚往来。但第二天要刘姥姥逛大观园,贾母就有了一点别的心思。

可以肯定贾母没必要向刘姥姥显摆什么,刘姥姥身上也没有特别的价值。但利用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若说刘姥姥最大的利用价值是“穷”。人穷志短,才会“穷扣富儿门”。让贾家这些富贵的公子小姐,夫人奶奶们看到贫穷的真实模样,何尝不也是一种教育。

“知贫富”才能“懂兴衰”,更珍惜当下。贾母的用意当然是好的,奈何真正领会的可能只有贾探春。后面探春改革大观园,正是不墨守成规,穷则思变。

言归正传,刘姥姥既然对了贾母的眼,对她的考验也就来了。如何取悦贾母,是她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此时刘姥姥体现出她不一般的农村老太太的心理素质,在贾母面前侃侃而谈,有的没的都说,反正她笃定贾府众人无法考证。

其实生活中刘姥姥这种人不少见,没什么档次,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典型的社交达人,从来不怯场。刘姥姥一拉开话匣子,就有了三段看似一体,实则分别讲述不同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聊聊一个故事“雪下抽柴”。

(第三十九回)那刘姥姥……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得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雪下抽柴”,看到雪就知道指向了薛宝钗。一定不要与巧姐日后扯上关系。这就是一段薛宝钗的人生伏笔。

雪下抽柴故事最需要注意的是四点:

一,“雪下抽柴”是指急需取暖的意思。而大姑娘抽了别人的柴禾,是为“偷”和“分利”。如果结合第二天妙玉拿给薛宝钗的“(分瓜bān)瓟斝”茶具,就知道了(分瓜bān)字的深意就是薛家来贾家攀附分利(分瓜)。

“雪下抽柴”是指薛家破产,不得已来贾家图谋金玉良姻,以求攀附“抱团取暖”自救。

二,“并不是客人”自然就是亲戚或者自家人。薛宝钗日后就是贾家“自己人”。

三,“老寿星”本是指贾母。初见面时刘姥姥就以此称呼贾母。但此时继续称呼老寿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俗话说事极必反。从史湘云请客,贾母回忆枕霞阁自己磕了头,王熙凤提到老寿星。此番刘姥姥又两次提起,一天之内贾母被三次提到老寿星,预示老太太之命不会太久。也暗示贾家的悲剧已经临近。

四,“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这种打扮古人几乎不会日常穿。

首先,“极标致”一般说小媳妇的多,不太用在“姑娘”头上,何况还是个“小姑娘”。

其次,“梳头”是有隐喻的。女人在出嫁前要梳头,涂以头油,一丝不乱。“溜油光”的发饰一般也是小媳妇,不应该是小姑娘,因为胎发多,必然碎发多。

最后,“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古人不会同时穿在身上。“大红袄儿”代表喜,“白绫裙子”代表丧。这两种色彩在古代忌讳。

那么,串联刘姥姥雪下抽柴的故事,再结合前后文,就会发现能还原出一个有意思的薛宝钗的故事梗概。

薛家破产后,薛姨妈自己无力支撑,薛蟠少年纨绔注定不成器。不得已,王熙凤的父亲和王子腾两兄弟给妹妹出了进京图谋金玉良姻的主意。

什么选秀、金锁、冷香丸都是炒作手段,突出薛宝钗的不同凡响,对应含玉而生的贾宝玉。

薛家联姻贾家,将四大家族再次盘活。尤其荣国府会形成王夫人、王熙凤、薛宝钗当家对王家最有利的局面。薛家也能持续得到贾家和王家的扶持不倒。这就是“雪下抽柴”。

不成想贾家还有一个林黛玉,贾母并不想在王家一棵树上吊死,对金玉良姻的本质看得很清楚。贾母不死,薛宝钗就很难嫁进贾家。甚至贾政也支持母亲。

意外发生在林黛玉和贾宝玉定亲之后,贾宝玉遭陷害,林黛玉逼迫同意和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不久后泪尽而亡。

黛死钗嫁,贾母却因愧对女儿,连番打击而病入膏肓。贾宝玉为了人伦大节给贾母“冲喜”,同意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填房”,金玉良姻由此而成。(详见前文和后文,请持续关注)

可惜,贾母终究没能挺过去。婚礼当天贾母去世,喜事成丧,贾宝玉和薛宝钗守丧一年不能圆房,直到贾府抄家,贾宝玉离家出家,薛宝钗都是完璧之身,自然更没有儿子“贾桂”……

这就是“不是客人”“老寿星”和“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奇怪打扮的由来……

也就在此时,外头突然喧哗起来,原来是“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马棚失火”也要注意。“火”在《红楼梦》里就是祸。“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就是火后的惨状。

通过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也知道贾母死、娶薛宝钗,贾家的“祸”将随之而来。

而“马棚”着火不是别的地方,在于“马棚”四面漏风,也是贾家的落魄现状。

“马棚”更暗示贾府之前的军功,犯事也是因“军事”,契合贾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的说法。

所以,刘姥姥这段故事,线索多不多?这还不算,她回头再讲的另外两个故事,也还有意思。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侃红楼141:雪下抽柴,刘姥姥胡诌八扯;马棚失火,荣国府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