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崇拜的人,出身高门世家大族,最终却不得好死

像李白这么骄傲豁达的人,是很少有崇拜的人的,往往只有别人崇拜他,但有一个人,李白却极为推崇,并且直接用诗写的明明白白。

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其中“中间小谢又清发”这一句,讲的是希望自己写的诗文像小谢一样秀朗清发俊逸。而这小谢是谁呢?

这小谢就是谢脁,他同族的另一位诗人谢灵运被称为大谢,大谢小谢合称为二谢。

谢脁这位李白最崇拜的人,出身高门世家大族,最终却不得好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也是最显贵的家族也就是王家和谢家了,其中,王家的著名的人有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等等,而这谢家也不得了,著名的人物有谢安、谢玄、谢灵运等等,他们族望在陈郡,又被称为陈郡谢氏。

刘禹锡不曾经写过嘛:“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住在乌衣巷的王谢二家就是和寻常百姓形成鲜明对比的高门大族。

谢脁就出自其中的谢家,虽然此时的谢家已经不是东晋时期的鼎盛阶段,但按九品中正制也算是一品甲等,所以谢脁是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年轻阶段的谢脁少有文采,《南齐书》曾评价其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他刚入仕的时候担任的都是显贵的闲职,比如豫章王萧嶷的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还是竟陵王萧子良的文人集团中的一员,是“竟陵八友”之一。

所以这一阶段的谢脁过着的就是那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

谢脁诗歌创作的数量高峰和艺术巅峰时期则是他出任宣城太守的时候,后世因此称他为“谢宣城”。

建武二年,谢脁出任宣城太守,由于宣城这个地方不属于南朝和北朝接壤的地区,所以不需要去经历血与火的磨砺,谢脁终于能在这地方实现他“仕隐”的理想。所谓“仕隐”,指的就是他既要出仕做官,还要过隐士的生活,即舍不得像陶渊明一样脱下衮衮公袍,又想逃避黑暗的,血一般的现实世界,只想过着隐逸般的田园生活,徜徉在山水之间。

而在宣城的这几年,实现了自己的“凌风翰”“恣山泉”的愿望,所以他在《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一诗中写道:“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他和他的前辈谢灵运一样,在一地做主官的时候,只是寄情于当地的山水,对于地方治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治安等等各方面都是不闻不问的。都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政治最黑暗,人民生活最痛苦的年代,这一点也没错,这些百姓们在地方父母官不闻不问的情况下苟延残喘活了下来真是不容易。

这个谢脁虽然诗写的很好,但是人真的不是个好东西,他后来被任命为镇北谘议兼北海太守,他的岳父则任会稽太守,因为是齐武帝时期的猛将心腹,所以萧鸾对其很不放心,就派人严密监视,他岳父惊恐万分,认为大祸临头,就派人和他秘密商议,他竟然就去举报告发他的老丈人,最后王敬则一家被灭族,他却因为这一功劳被升迁为尚书吏部郎。

后来齐武帝病逝,他作为萧鸾的心腹人员,一步步的升迁,萧鸾后来废去侄孙萧昭业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萧昭文为帝,后来自己索性当了皇帝,而谢脁也跟着水涨船高,担任谘议官、领记室、掌霸府文笔、中书诏诰等显赫职位。

后来齐明帝萧鸾去世,他儿子东昏侯继位,可惜这个东昏侯是个糊涂皇帝,被江祏等人污蔑挑拨之后,可怜这谢眺就被打入了大牢,不久也就病死了,享年只有三十六岁。

虽然谢脁的生命很是短暂,但是他的诗歌却长久不衰,他和沈约共同创立了四声八病的永明诗体,他的诗歌体裁已经很接近唐人所做的唐诗,他写的山水诗也不像其前辈谢灵运一样总要刻意蕴含一些玄理,而是清新俊逸,让人读起来十分舒畅,比如“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等等。

怪不得后来梁武帝曾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这样说来,谢脁的诗竟然还有牙膏的作用,而且这牙膏还是清新口味,如果谢脁地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白最崇拜的人,出身高门世家大族,最终却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