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在新世纪拼乐高,孩子已经囔囔了好几天了,天天吵着要来。今天下午正好休息,于是就带他来了。
孩子挑了一个难度7+的,对于一个5岁多的孩子比较难,零件很多,用了两个多小时,但整个过程不急不躁,情绪平和地拼完了整个流程。
看着孩子在玩自己的战果,我在想,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喜欢来这里拼乐高。
因为有正反馈,因为做这件事让他有成就感。
虽然历经两个多小时,但是看到最后出现在眼前的作品,这种成就感足以抵抗过程中的费时费力。
再说因为喜欢,他可能根本不觉得这是在费时费力,而是享受其中,乐在其中。
一件事能让孩子上瘾,能让孩子念念不忘,一定是这件事给孩子带来了成就感和正反馈。
游戏也正是利用了不断闯关成功的成就感,所以才会让那么多孩子上瘾。
我们的学习是不是也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底层逻辑,让孩子在学习中去获得成就感然后去喜欢学习呢?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说:“我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因为学习本身是反人性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尝到点儿甜头,很可能就真的持续不下去。
正向反馈就是甜头,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哪怕是一张给了虚假名头的奖状,有了这张所谓的最佳的名号,就是他今后努力的方向。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也说过,持续的正向反馈会带来持续的学习精进,正向反馈是带动情绪脑一起做事,带来的是愉悦感成就感。
这属于马斯洛个人发展需要里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旦情绪脑参与进来,做事对于你来讲就是畅通无阻了。
情绪脑带动本我一起做事,无论是意识质量、做事质量和创造质量都会大幅提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乐之者”就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很多家长恩威并施都没用。怎么办?
我们看深谙反馈原理的刘润老师是怎么做的。
刘润老师为10岁的儿子小米设计了一条写作的“增强回路”:
①帮他开通公众号;
②帮他开启高阅读量、高留言数和打赏的正反馈。
现在小家伙开始主动和刘润切磋写作技巧。
看起来很难的一个问题,在刘润老师的操作下已经沿着正确的路径开始发展了。
我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孩子不肯自己动手吃饭,不肯主动做自己该做的事,总是喊妈妈帮忙。
行动计划:
1给他制作一张每日做事日历表,没独立做一件事就用小贴画粘贴表扬。
2小贴画满30张可以兑换一次自己喜欢的玩具。
背后运用的当然也是反馈的原理,通过努力被看得见,做事有甜头可尝,让孩子先开始做起来,慢慢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养成习惯,然后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