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而写作?

有一个成功的小说家。他写小说是半路出家。最初是一边工作一边写作,每天都很辛苦,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他的家人给了他很多的支持。他的第一部作品并不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潜心研究了刘慈欣、J.K.罗琳和乔治·R·R·马丁的写法,他把西方流行文学的技巧和中国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终于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他的第二部作品获得了雨果奖。他的第三部作品登上了畅销排行榜,刚刚被优酷和Netflix买走了改编权。粉丝们翘首以盼他传说中的第四部作品。

还有一个小说家。他出手之前,中国的流行文化是家庭伦理、宫斗、权斗、霸道总裁、流量鲜肉和对西方科幻、奇幻小说的拙劣模仿。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小说类型和自己的幻想宇宙。他笔下有很多我们见所未见的任务形象,他的行文分割独树一帜,连他鼓吹的价值观都令人感到惊奇。

以上是万维钢老师对两种成功小说家的描述。如果你更倾向于第一个,那么你不适合当一个作家,或者说不适合从事任何创造工作。按万老师的话说,这样的人更适合读小说而不是创作小说。如果你更倾向于第二个描述。那么恭喜你,你有了成为作家的潜质。因为你喜欢创作,你有自己的想法,你会给人们带来预想不到的惊喜。创作本身就是你最大的回报,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理念。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第一种小说家是外部驱动型。他会被出版社催着出新的作品;他担心自己的下一部作品会不会像上一部作品一样受到欢迎;他白天努力写作,他深夜还在构思;他忙于各种应酬。他疲于奔命。虽然他获得了名利与社会地位,但他失去了自我,也不知道下一部作品应该写什么。

我们的大脑在获得某种奖励会释放多巴胺,会给我我们带来快乐。但是快乐总是短暂的,你很快会渴望下一次奖励。而且如果下一次奖励没有上一次大,你会觉得没那么了“快乐”了。要获得相同的快乐,你得加大奖励的力度。这有点像吸毒,不知不觉中你在不停地加大剂量。最后如果不加控制,那就是一条不归路。

而第二种小说家是内部驱动型的,比较容易可持续发展。因为他写作本身当做回报,光是写作的过程就让他内心愉悦。他不会因为他的作品没有读者而感到沮丧,也不会因为他的作品有了很多读者、获得了多大的奖励而沾沾自喜,失去自我。

据说当初J.K.罗琳写《哈利·波特》的时候,是在做火车时突然想到了一个男孩在魔法学校的故事,就像瞬间被闪电击中一样,那个故事在她脑海里奔涌而来。罗琳意识到她必须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于是赶紧下了火车在车站的咖啡店就写了起来。

《哈利·波特》第一步出稿时出版社拒了十几次,但是我认为她没那么在意。她想写,作品出来了,自己满意就行。

也许你身上真有所谓某种创作天赋。带着这个天赋默默死去,那是很遗憾的事情;能把这个天赋充分发挥出来那就是幸福。如果你有一个个性发挥,给世界提供一个新鲜的视野,我们会作为粉丝给你摇旗呐喊。——万维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在为谁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