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之十五

_____静水则流深,谈谈“静”的智慧!

    《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

      为什么要“致虚极,守静笃”呢?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万物之道。即文中所说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告诉人们,你们只有做到“致虚至极,守静以笃”,即心无杂念,心胸广阔,不带任何成见,保持清静而不躁动,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万物运作的规律,也就是道。

    可生活中,人们看待事物,往往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即“常有欲”,所以只能观察到事物片面,而不能透过现象看到实物的奥妙之处,即事物的本质。因为,人们放不下“自我”。心量狭小,躁动不安。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路而后能得……”也在告诉人们要知止,要静下心来,这样才能心生智慧,思考和体悟万物运动的规律___道,是如何运作的。

    《昭德新编》中有: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另外,在第二十六章,老子又再一次强调了“静”的智慧,他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意思是静是躁动的君主。仿佛都在告诉人们,一定要去躁,一定要静下心来。因为:静水则流深!

      遇大事而不慌乱!这静定的力量。古有诸葛亮的“空城计”,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静气,吓退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今有毛主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镇静。还有,面对四面逼近的追兵,毛主席镇定自若,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这是何等的沉着冷静!足以撼天动地!

      生活中,我们在遇事时也要避免慌乱,急躁。躁动不安时,智商几乎为零,往往会把事情搞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儿。遇到急事,遇到不如意的事时,最好的办法是少做决定,待自己安静下来,慎重考虑后,再决定也不迟。

    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当一个人,所言所行,都充满了理性的智慧时,又何来后悔可言呢,必定“静水则流深,语迟则人贵”,福禄在其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的智慧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