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告诉你:孩子喜欢提问题,如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大概从孩子3岁起,你是不是经常要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爸爸,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妈妈,为什么会下雨?”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孩子似乎像个科学家似的,总是问些关于这个世界的终极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的回答孩子是否满意?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他到底是在问什么?

因为只有了解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你才能给他满意的答案。

那孩子在问什么的时候他到底是在问为什么呢?

答案是他想知道这个世界运转的因果关系。

一个事物展现在孩子面前必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事物的现象是什么?

另外一个是这个事物为什么要变成这个样子,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一般来说,孩子通过观察就能够事物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然而为什么这件事情要成为这个样子却是很难观察到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到。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知道了下雨,但是为什么要下雨呢?这个就无法通过观察知道了,而孩子想知道这个答案,怎么办?他就要提问。

所以,孩子提问主要是想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要这么运转,他想知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那父母该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呢?

自然告诉他这个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例如:为什么下雨这个问题,你可以告诉他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使水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因为比较轻,慢慢升到空中,很多的水蒸气集合在一起,变成了云……

那孩子为什么想要知道事物运转的因果关系呢?

这是因为孩子想要深刻的认识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以便在将来他能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更多的问题。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规律,我们才能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也是学习的本质所在。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也验证了这一事实。

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在一个带齿轮的机械上放一些乐高,一些齿轮可以带动乐高移动,另外一些齿轮仅仅是用来装饰,无法带动乐高移动。

他们请来一些4岁的小朋友,让这些小朋友解释这个机械是怎么运转的或者让小朋友描述这是一个什么机械。然后将这台机械分解,让小朋友自己按照之前的样子拼搭起来。

结果那些回答这个机械是怎么动转的小朋友可以更好的把这个机械拼搭出来,并且还记住了更多的细节。

然而,那些描述这个机械是什么的小朋友更多的只记住用来装饰的齿轮,而这些齿轮一点用处也没有,自然也就无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了。

因此,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利于孩子更深入的了解事物本来的样子,从而记住更多的信息,也更当专注于当前所做的事情。

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不仅仅想要事物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还需要事物之间是怎样运转的,这样他们才能利用他们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那我们可能会问了,他问的有些问题我也不知道因果关系怎么办,还有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他们,如,孩子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

事实上,我们也不用担心或是有负罪感。

因为孩子们对知识都是非常执着的,你不告诉他,他会在其它地方寻找答案,如老师,同学。

不过在芳sir看来,这种执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他获得的因果知识的来源是正向的自然是好的,但如果获得因果知识的来源是负面的那就得注意了。

例如:我知道过去家长认为性教育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哪怕孩子会好奇的问,家长也很少讲到这个话题,于是,孩子不得不从外界了解这些知识,但是外面的世界是复杂的,稍不小心孩子可能就会被带入歧途。

不久前,年仅26岁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原因就是因为年幼的时候被老师性侵。在临死前,她说,在我们家什么家教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那作为家长自己无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又无法防范外面的世界怎么办?

芳sir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1.借助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发达,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看的科教片,如《十万个为什么》,性教育等,都是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因果关系的知识。

2.阅读,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给孩子讲绘本故事,当孩子大了可孩子买一些得普类的图书,让孩子自己学习,自己看。

最后,芳sir相说的是,我们要鼓励孩子多提问,因为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他是在像科学家一样在思考,所以,你会发现问题越多的孩子越聪明。

我是芳sir,育儿是场马拉松,我们需要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成长,所以我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搭建一套育儿体系,如果您觉得我的分享有用,请帮忙点赞转发,关注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家告诉你:孩子喜欢提问题,如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