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前热情积极的员工开始不发一言,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时,在公司负责招聘工作,招聘到一个员工。新员工刚进来公司上班时,工作非常积极勤快,见人总是热情打招呼。

但在后来,也就大半年后,那位员工整个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的工作干劲通通不见,以前见到谁都打招呼,现在谁在他面前经过他都选择视而不见,不发一言。

前后对比,判若两人。

刚开始,我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没有可能在哪些地方得罪他。后来,问身边的同事对那位员工的看法,反应的问题和我如出一辙,于是我释然了。

以前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最近读了陈春花老师的《价值共生》,里面有一个概念:在建构主义的框架里,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感受外部环境刺激时,会把这部分刺激纳入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其实,在工作中,新员工在试用期内,他通常会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当入职时间足够长,成为了所谓的“老员工”,他容易被环境所同化。

假如企业是个学习型组织,企业内部的员工多少会受环境的影响,开始主动学习。

假如企业内部偷奸耍滑的人多,企业内部的员工大多会被消极环境影响,走向不思进取。

所以,观察一个企业,可以从观察员工的一举一动开始。

同理,观察一个人,可以从观察他身边的朋友圈开始。

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

人们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出自己的认知结构。

面对这种消极同化现象,企业应该怎么办?

首先,打造企业文化,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设计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以及激励系统,学习华为的危机意识培养,让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人才能持续进步与成长。

其次,找到对的人。他不固守原有的经验、与公司核心价值观一致,他们能认识到自由取决于责任,创新取决于自律,更以自我成长为内在的要求。

最后,企业管理者也要与时俱进,保持学习,才能打造上下同欲,热爱学习的优秀组织。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即使遭遇寒冬,也能很快走出困境,化险为夷。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以前热情积极的员工开始不发一言,他到底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