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5部分。

        这个提法初看起来有些荒谬,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的学习。但是,这并不荒谬,而是教育过程的逻辑。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工可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自由时间的问题,不仅是涉及教学,而且是涉及智育、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其所以必不可少乃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学习,不让他经常感到有学业落后的威胁(大家知道,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学生只要生几天病,他就会落后一大截)。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课堂: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时间。学生本身也是赢的自由时间的重要助手。知识处于何种状态一一是处于能动的、积极的状态,还是处于僵化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此外,还有一个条件决定着有没有自由时间,这就是作息制度。

        首先根据多年的经验,我想指出在脑力劳动的制度中必须加以防止的做法:绝不允许在刚刚上完几节课后,就让学生接连几小时的坐在那里读教科书和做练习。而在高年级,学生经常在下半天还是三、四个甚至五、六个小时的从事着和课堂上同样紧张的脑力劳动。每天10至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在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一一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将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得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

        经验证明,可以这样来安排学生的脑力劳动,让他的下半天自由支配,而不必坐在那里读书和做练习。下半天应当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学生可以读课外书,参加科学一一学科小组的活动,在野外劳动,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人们的劳动。

        换句话说,下半天进行的脑力劳动,应当是知识的扩充和转化。请注意这并不是让学生无所事事,而是让他扩充知识。我们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日的下半天所做的那些事,正是对他的完满发展和顺利学习所需要的。这种意图是否成功则取决于整个教育过程是否文明。特别重要的是,在下半天要让学生阅读一一出于爱好、出于求知愿望的阅读,而不是出于背诵和记忆的要求的阅读。

        你可能要问家庭作业放在什么时候来完成呢?

        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的时间里完成,一一这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作息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向家长们解释:让孩子早睡早起,把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在他起床后的前八个到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这种做法已被科学证明是有好处的。一代家长成长起来了,我们就在″家长学校”里给他们讲解教育学知识,其中首先就讲儿童脑力劳动的文明和卫生,经过努力我们做到了使90%的儿童少年和青年能遵守下列的作息制度:低年级学生在晚上9点就寝,中、高年级学生在晚上10点就寝。低年级学生在早晨六点起床(睡眠9小时),少年和青年在早晨5点半起床(睡眠七个半小时),在这些简短的建议里,不可能对这个作息制度的合理性做一番充分的科学的论证。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一昼夜的后一段时间里(夜里12点以前)的睡眠时间越长,这种睡眠就越有利于消除疲劳,人也越容易睡醒,从而更迅速地投入脑力劳动。学生在起床以后到上学的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准备功课,这是我们的作息制度的核心。但是这个作息制度只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全体教师坚信,只要具备下面的条件,高年级学生完成全部家庭作业的时间并不需要超过两个 到两个半小时(中、低年级则更少些)。这个条件就是: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是在多种多样的智力活动中不断扩充的。掌握知识的过程(形象地说)是靠一整套“工具”(即技能)来加以保证的,而每个学生个人的力量、禀赋、才能都能在喜爱的科学里得到发挥,一一这一切又都是相互联系的。缺少这个条件那就根本无法借用我在这里所介绍的经验。如果不具备上述的条件,要尝试照搬这种做法,迫使学生早些起床,在上学以前就把家庭作业完成,那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学校生活中的许多事实 告诉我)即使是最宝贵的经验,也往往无法搬运,因为他被移栽到一种不利于生长的环境中去了。例如,孩子们还没有学会像样的阅读,教师却不顾这一点就教他们写作文,结果是毫无收获。

        在完成家庭作业以后,学生到校上课。去学校的一路步行就是休息。然后开始上课,这是进行最紧张的脑力劳动的一段时间。应当尽量设法使那些要求智力高度紧张的课,跟变换活动性质的课(体育、图画、唱歌、劳动等)穿插进行,以便给学生一个小时(尽可能两个小时)的休息。

        早晨进行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脑力劳动,其效果大大超过放学后一连坐在那里花四、五个小时抠教科书和做练习。但是问题还不仅在于效果。应当考虑到儿童的健康,考虑到保持一昼夜间脑力劳动制度的″平衡”要使一昼夜的一部分时间充满紧张的脑力劳动,就必须使一昼夜的另一部分时间解除紧张的脑力劳动。下半天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安排的脑力劳动,一定要考虑到儿童时代的很有趣的特点。至于这些特点是些什么,以及如何考虑到它们,将在以后的建议中提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