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读书 -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图片发自App

这次给大家分享的是上海市政规划的一份研究报告,于2017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份报告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关于上海生活圈的规划方向: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生活空间,至2040年,体育、文化、卫生、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100%,公共开放空间的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90%。

生活圈的概念主要借鉴了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经验,这些地区都先于我们进行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也都更早面对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这些地区都已经作出了很有成效的尝试。

报告同样提供了上海本地的样卷调查结果:

- 上班族与社区的关系度低,老人与儿童则与社区联系紧密。

- 低于50%的人认为教育机构及大型商店需要步行到达。

- 大家最常去的公共场所是菜场,小区集中绿地的出镜率也比较高。

- 大部分老人在接送小孩上下学后会直接买菜,或去绿地锻炼。

- 上班族对增加运动健身场所有着强烈诉求。

- 互联网普及后,上海居民对于公共缴费类设施的使用频次降低,文化娱乐设施的使用频次则呈上升趋势。

而在其他方面,各界人士也各自有所补充。

- 城市规划专家意见方面,主要是在便利性外补充了设施的服务半径或覆盖率的考量维度,避免公共设施资源的浪费。

- 社区和社会组织主要更操心于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老房改造,老小区停车难等等。

- 设计单位给出的意见则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廉价的创业空间较少。

总的来讲这份报告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对于这样一种规划的思路也是让人觉得可喜。整体规划方向总结下来就是要:以人行道宽度为抓手,优先保障步行路权,鼓励绿色出行,将更多的生活设施安排到步行可及的范围内。

一些已实行的案例:


【补充思考】

- 从规划的角度(自上而下)去看,还是会局限于表层现象,缺乏对未来创新的洞见。

- 生活圈建设的研究似乎并没有从产业的角度去深入分析相应的人口规模,对现下这版规划方案而为,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总的来说,这篇报告重点都在对硬件设施的研究上,但对于硬件背后的软件却几乎没有提及。比如社区医疗设施建立后,医疗的人力资源如何进行合适的平衡。

- 从机会上看,文化相关的需求在提升,但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依然很匮乏。如能在社区中补充相应的内容会是一个很大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基读书 -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