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讨好型人格说起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2018年的《奇葩大会》,青年作家蒋方舟的分享时间,她说自己一直都深受“讨好型人格”的困扰。

今天看到《GQ》的一篇报道北大毕业的李雪琴在抖音短时走红,而她却遭受抑郁症困扰,经常通过“疼痛”缓解压力,采访中流露出悲凉底色的表面快活,“至少这十秒钟我能带给你们快乐。”类似这样的句子,再一次让人感受到她的“讨好型人格”。

图片发自App

晚上收到前领导的微信消息,她说终于把老板的微信

删除了,对其不认可以后又不想有什么交集,留着干嘛。顺着交流起微信好友繁多不好意思删人的感受,我说“后来我一有时间就会删好友,不喜欢的,不认识的,不认可的都会删掉。”然后前领导说打算拿出一天时间清理“微信好友”,对呀,自己爽了比较重要。

如果放在半年前,我是万万不会想到自己可以这样看问题的。长久以来我都是一个在人际交往方面追求尽善尽美的人,如果接受到一丁点不被认可不被喜欢的讯息,都会浑身难受。会为了他人的一句无心赞美而变得自信,会因为一点误会而难过伤身。活了二十几年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在亲密的关系都不喜欢相互揶揄玩笑,真正的小心翼翼。

当真实接触到“讨好型人格”这个词的时候,一下子被击中了,甚至觉得有些羞愧,为什么我也是这样的人?做个永远讨好型人格的人真的有原罪吗?

无论答案如何,现在的自己终于清晰了许多。

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他人眼中不完美的自己而失落沮丧,也没有理由拿完美苛责自己,真正的爱包含勇敢、阳光、真诚、善良,我愿意为这样不完美的自己加油,也永远知道我到底是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讨好型人格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