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辩与辩而有道(4-27更106)

今日休息,看最近几天的微信信息,一朋友发一文,觉得很有助于提升自己,另外正好与万维钢老师跟学友问答中的其中一学友之回复有一种契合。

微信朋友信息,心灵鸡汤,也须喝上一碗。

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苏东坡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也”。

意思是说世人所称谓的勇者,一定有过人的操守,一个平常人受到侵犯时,拔着剑跳起来,挺身出来打架,这不能算是勇敢。
世间有大勇的人,是遇到突发事件不惊慌,受到无端的侮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因为他的胸怀博大,修养深厚,志向高远。
苏东坡所说的“大勇者”,是摆脱了狭隘自我的得道者,代表一种“宠辱不惊,淡定从容”的大境界。
人一旦被自我的牢笼困住,对于别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就容易争论;被人误解,就急于表白;要是被人诽谤,受到侮辱,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常人的境界。
其实,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积德修福的必要条件。

人生有七不辩:

1.忙不及辩

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时间去辩白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

2.微不值辩

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有什么值得辩的?琐事让人分心,徒增烦恼!

3.辩而无益

辩白有效果吗?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对方本来就是别有用心,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还辩个啥劲!

4.辩而有损

辩白有时候是“越描越黑”。别人误会,可以善意的解释一下;别人若是不接受,也就算了,不必斤斤计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5.不辩自消

有人只想过口瘾,说完就完了,他自己也不当真。一个巴掌拍不响,觉得无趣自然消停。

6.不辩有益

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虚名大过了实际的德行,预埋祸端,这时就需要一些“谤毁”来冲去虚名,达到平衡。

7.与己无关

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找一个人作靶子,以发表自己的声音。一方拼命抬升某人,另一方也就必定狠命踹踏。
被说的人要是自己卷进去,必成风暴之眼,自找苦吃,其实这些好坏说辞与被说者毫无关系,就让争辩双方闹去吧。

忍辱不辩乃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


以下是李盈学友在万维钢老师问答课后的回复,我从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心存善念”

现在还不相信达尔文演化论的人,多半不是科学层面上的质疑,而是认知层面上的不了解。他们宁可相信似是而非的猜测,也不愿意花点时间进修一些生物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知识。就好比今天依然相信天圆地方的人,对物理学和天文学大多也是一窍不通而已。对于这部分人,你就算把万老师的回复发给他们,他们大概率也是不接受的。 有的人提出问題不是为了了解真相,而是变相的宣扬自己的另一套解释。只要属于第二种,我是不会费口舌解释的,我顶多自己想想答案,检验一下自己理解的是不是透彻就好。如果讨论生存哲学,善恶并不是具体的某个生存手段,而主要是一种价值判断,每个人的理解还会不一样。例如:面对一个乞丐,有人说他真可怜,帮助他就是善,有人说他好逸恶劳,帮助他就是恶,究竟哪个对,其实没有争论的必要。在政治学中,我们也经常喜欢用主观品质来解释现象,例如,西方社会为什么民主呢?因为西方国家的领导者比较开明,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现在看到的所谓开明,要么是力量的制衡,要么就是长期力量制衡下的驯化,但绝不是开明。

这位学友在相对激烈的语境中,都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不急不躁的状态,其言语思辨简洁清晰,用词中性,更传递出一种担当,一种磅礴气势……这就是我所感受的、“心存善念”的辩而有道。


要怎样的修养才能达到如此的高度?

“心存善念”处处展现,言理风格徐徐道来,对人态度不驭不骄,凡事分析必先自省,观事气度弘大入微。

我仰望之。也激励我爬梯之。

每文必发的家具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忍辱不辩与辩而有道(4-27更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