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寿光‖寿光的“静山”、“红旗山”

寿光的地势,一马平川!让我想起了白杨礼赞中的“无边无垠”和“坦荡如砥”。

在寿光,不用说什么丘陵山峰,哪怕是几个土埠,也随着大棚兴起、农田改造都挖没了。

正因为山和寿光无缘,所以说寿光人从心底里对山有一种渴望。(饥渴)

比如,一块石头就成了“静山”,一个土埠(战国墓)叫成了“红旗山”。

“静山”二字的出现,始于民国时期的“静山区”,但也没见关于“静山”的记载。(或许我看的资料不够全面)安致远老先生专门好写一些奇闻异事,比如他的《青社遗闻》。既然静山矮、小、奇,怎会逃过安老先生的素材搜罗?怎么会错过文人骚客的诗词咏叹呢?都没有记载!由此可见,“静山”只不过是近代寿光人对于山的渴望而形成的山的梦境罢了!(观点仅代表我自己,不影响你的静山梦)到现在“静山”我也没去看过,总感觉有些扯淡。

“红旗山”在寿光城东北,旧时土埠高大宽广,埠顶还建有庙宇。文物保护碑上写的是“南马范战国墓”。

文保碑上是这样写的:“‘南马范战国墓’位于圣城街道南马范村西北约600米,当地人俗称其为“红旗山”。据传为薛仁贵东征时,行军至此筑的高台。“红旗山”原占地面积较大,上筑庙宇,村人称之“胡三太爷庙”。据现场所见同治年间《重修三皇庙碑记》碑刻,应为“三皇庙”。2010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初步判断此处为战国时期墓葬其封土成圆丘形,底径约30米,残高6米,黄土夯筑,墓室结构不详。……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山”我已去过多次,当然庙宇建筑早已不复存在,“红旗山”也没了当年气势,缩于田间一角。

在“红旗山”的“山体”东南方向,挖了一处“地道”,直通“山体”深处,(听说能通到墓室)通道口还设了一处供奉场所。至于供奉的是哪路神仙已经不重要了,乡人的信仰很单纯,比如“心到神知”,比如“敬神如神在”。

听说早前的“红旗山”还有庙会,影响力能达到东北三省。人们在台上烧香、磕头、许愿、还愿……听说很灵验。愿望实现后,就用红布做一面旗子插在上面,或用红布绑在树上,远远望去通红一片,这或许就是“红旗山”的来历吧?

能把土堆叫成山,在乡人心中,“红旗山”也不是一般的山。

(寿光老卜支持原创。)

静山照片取自网络

南马范战国墓。“红旗山”

红旗山上的重修三皇庙碑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录寿光‖寿光的“静山”、“红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