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做真实的自我,摒弃世俗的评判眼光,甘心做个孜孜不倦的追梦人。

总想着安静完整的写一篇完整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能够准确的描写书中人物带给我的震撼。可是蕴量了几天我却不知道从哪方面去写。估计自己很少看完一遍接着看几遍,并且将书中很多优美的片段收集到文集中,以免后期重新翻阅时不知道在哪里。我想,这些都是对这篇小说的难以割舍的敬畏之情,百看不厌的欣喜,油然而生。

全文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取材于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讲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是为证券经纪人,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切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很多艺术杰作的故事。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为主题,追求世外桃源内心宁静,与当时西方许多人追求的相吻合。作者用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的意味,在不经意的谈笑风生中还原一个极具深刻的道理。而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梦想,即使身陷囹圄,也从来不抱怨命运不公,从来不沮丧。从现在看来,他对梦想的信仰执着、坚强的意志和坚毅的性格的优秀品质值得我去追崇,给我在生活中面对环境、对爱情、对信仰、对人生的价值观重新的有了新的启迪。

信仰

使思特里克兰德着了迷的是一种创作欲,他热切地想创造出美来。这种激情叫他一刻也不能宁静。逼着他东奔西走。他好像他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朝香者,永远思慕着一块圣地。盘踞在他心头的魔鬼对他毫无怜悯之情。世上有些人渴望寻获真理,他们的要求非常强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叫他们把生活的基础完全打翻,也在所不惜。

对于信仰这个奢侈品,谁不曾为了追寻梦想而努力,有些人是追寻求其一生在找寻的路上,未能望其项背。真正能够找到信仰的人又有几何呢?不过是凤毛麟角,估计也是会像思特克兰德一样,不畏惧生活重压、饱受饥寒交迫,生活中甚至是为了某一个目的,不管是11点半还是凌晨2点半的时间彻夜未眠,熬夜实现某个计划、某个灌篮动作、某个文案研究,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都会爬起来去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灵感,害怕迟疑一刻就会变得音信全无,一直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对于不理解的人看来,不过是有点神经质罢了,你的生活可能失去规律。而自己却全然不觉生活的困窘,只是乐此不疲享受追梦的过程。这种不把忍饥受冻看成苦难,完完全全的过着一种精神生活,不由得不被感动。

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事物以实质形体,他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爱它却远远超过喜爱真实。。我不相信他在任何时候会害那种爱情的通病——如醉如痴、神魂颠倒。他从来不能忍受外界加给他的任何桎梏。如果有任何事物妨碍了他把无人能理解的热望(这种热望无时或无望地刺激着他,叫他奔向一个他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标),我相信他会毫不犹豫把它从心头上连根拔取,即使忍受莫大痛苦,弄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权衡在感情和信仰利弊,逃不开世俗对信仰或梦想的眼光。作者认为,如果你随波逐流,选择虚幻的事物,终究只会碌碌无为。爱情也好、金钱也好,面对真正的信仰时,不过为镜花水月,应该不会成为阻碍自己追求梦想的绊脚石。当然,即使忍受了莫大的痛苦,对自己都残忍不堪的人,又怎会对别人去产生怜悯和同情之情。一切以因为知道自己的目标为热望,他不会忍受别人的束缚和对自己的妥协。 

爱情

爱情在男人身上只不过是一个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说却把爱情夸大了,给予它一个违反生活真实性的重要地位。尽管也有少数男人把爱情当做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人也不太看得起。女人会被这样的男人吸引,会被他们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里却免不了有一种不安的感觉——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男人们即使在恋爱的短暂期间,也不停地干一些别的事来分散自己的心思:赖以生计的事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沉湎于体育运动;他们还可能对艺术感兴趣。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吧自己的不同活动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间隔里,在进行一种活动时,可以暂时把另一种完全排除。他们有本领专心致志进行当时正在从事的活动,如果一种活动受到另一种活动的侵犯,他们会非常恼火。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区别: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因为尽管他反应强烈,一时悲痛欲绝,感情却没有深度。一切都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

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她以无限的南信准备把我网罗住,困住我的手脚

我还怀疑使她肠断心伤的失恋之痛是否也掺杂着虚荣心受到损害的悲伤;这种疑心也使我很惶惑。我当时还不了解人性是多么矛盾吗,我不知道真挚中还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在爱情中,男人和女人的态度不一样: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只能有时有晌儿干这种事。基于人性的特点,有的人付出强烈的爱情,但是没有深度,一切的空虚去维持的没有意义的爱情;而有的女人维持了体面的爱情,而将男人禁锢在家庭收支账簿里宣示自己的主权,却并不能获得爱情的奥妙;而有些人,自甘卑屈,不惹起命运对自己注目,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爱情,不断付出和满足于自己的小天地,或许这才是爱情的真谛。少一点真挚中的做作,少一点高尚下的卑鄙,少一点虚荣心下的虚伪。

人生价值观

他们能够自行其是因为相信别人都看不出来他们的怪异的想法;最有甚者也是因为有几个近邻知交表示支持,才敢违背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如果一个人违反传统实际上是他这一阶层人的常规,那他在世人面前做出为违反传统的事倒也不困难。相反的,他还会为此洋洋得意。他既可以标榜自己的勇气又不致冒什么风险。但是我总觉得事事要获得别人批准,或许是文明人类最根深蒂固的一种天性。一个标新立异的女人一旦冒犯了礼规,招致了唇枪舌剑的议论,再没有谁像她那样飞快的跑去寻找尊严体面的庇护了。那些告诉我他们毫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我是绝不相信的。这只不过是一种无知的虚张声势。他们的意思是:他们相信别人根本不会发现自己的微疵小瑕,因此更不怕别人对这些小过失加以谴责了

世俗的眼光是十分可怕的东西。世俗代表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为。我们没办法去逃脱别人的看法,很多时候只是相信别人不会发现自己的微疵小瑕时的勇敢,不怕别人对这些小过失加以谴责罢了。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虚张声势。没有谁能够真正去做到去做到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的大无畏心态,当然这都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的原因。当你发现一种信仰并且能够战胜所有一些外在的世俗的美好时,就不会再出此言了。在冲动的热情面前,这种都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一个人要是掉进水里,他有用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虽是特别简单的一句话,确实非常深刻的道理。当你面对生死面前挣扎时,更多的是不再是游泳好不好,而是怎样去活下去。活得好不好,则是另外一说。很多人说,爱情和面包,你想要哪一个?当你面对饥饿难耐能不能够活下去时候,估计面包比爱情来得更加实际。

个性?在我看来,一个人因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贸然走出这一步,以后永不后悔,那需要的个性就更多了。

做自己最想做的,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模式要求。

我很多次不断的拷问自己,到底这篇文章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当你看完这里,估计也能略知一二了。月亮是信仰、梦想,六便士是指金钱,每个人对于信仰和金钱的不同,导致对生活的态度也不一样,人生的轨道也会千差万别。有的人追求的是财富,过着舒适的生活,委屈求全的过着凑合的爱情,拥有体面的工作和月入上万的高薪工资,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有的人追求的是内心的梦想,虽是穷困潦倒、饥不果腹,但是生活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令人心旷神怡的释放自我的自由。作者更加倾向于第二种生活的期盼。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 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

是啊,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最终的理想,我们生活的很淡出,简朴。因为,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成果,既不嫉妒,更不怀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有我们的努力通过双手创造的骄傲,既不做谁的附属品,也不是谁的替代品。只想做一个忠于内心信仰,在干净的自由环境下,返璞归真,做真实的自我,摒弃世俗的评判眼光,甘心做个孜孜不倦的追梦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与六便士》——做真实的自我,摒弃世俗的评判眼光,甘心做个孜孜不倦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