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中和」概念为例,聊聊产品经理的底层逻辑

近来在各种场景听到「碳中和」和「碳达峰」概念越来越多,为了不落伍,抽时间了解和梳理了碳中和的概念,并结合过往经历做了结合,探讨下产品经理从业的底层逻辑。

「碳中和」概念

碳达峰是指排放二氧化碳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净0碳排放,即排放碳与吸收消耗的碳能互相抵消。

之所以讲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因为地球温度上升带来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世界各国行动起来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降低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

上中学时就提保护地球环境的《京都议定书》,十几年过去了,「碳中和」概念大火,在于中国制定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在中国的强大执行力下,这目标大概率是可以实现的。

实现路径

而现实与目标之前的差距,会带动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革。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生产制造、汽车尾气等。

火力发电与国家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有关,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诸如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核电等。而诸多新能源都存在发电量不稳定问题,也存在与用电高峰不匹配的问题,这就需要有智能电网对电力做高效调配,也需要大的储能设备将多余电力储存下来,在用电高峰进行释放。即能源与传输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创新与变革,才能符合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

生产制造也是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来源,而这又与中国是世界工厂的现状有关。在生产制造领域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固碳方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通过碳交易市场的方式,将碳份额转化为可交易的权益,反向促进生产制造低碳化。

解决汽车尾气问题,这两年有非常明确的路径,就是新能源汽车,各家公司都在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大众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销量也逐步走高。

个人选择

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时间点,是国家除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之外,仅存的横跨数十年的明确时间点的目标。也即是个长时期、确定性高的大历史进程,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个人,拥抱历史进程似乎是最明智的选择。

购买新能源汽车似乎是不用选的选择。家人近期也因为新能源车的能源价格购入新的汽车,绿色出行的同时,还能降低出行成本。家用电器上,则是在城市或农村,根据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太阳能,用于照明或其他,起到节能环保作用。日常食品选择上,更加选择除牛之外,低碳食品。

工作或投资选择上,则要认可碳中和这个大确定性,择时择机进入,顺应时代潮流。

偏好or 逻辑

最近看了一篇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报告中对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投融资情况、市场增长,技术方向、公司、落地场景均做了详细阐述。作为人工智能方向从业人员,结合多年来选择,仍然会感觉到如果从顶层到落地,而非因为工作机会到多年后看到行业报告,前者目标和逻辑会更加明确,也能更加聚焦打造长期价值。

「碳中和」概念也类似,有了对概念与趋势的了解,拥抱低碳生活和促成低碳社会,总会少一些纠结。

关于作者:

小乐帝,一线AI产品经理、科技优秀作者、产品经理读书会创始人。

「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爱读书爱思考的产品人提供读书推荐、产品思考、以书会友的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碳中和」概念为例,聊聊产品经理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