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课堂,开展有效教学——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有感

    2020暑假伊始,在林校长的组织下,在金山中学陈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启了王绪溢博士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老师的建议40讲》假期共读之旅。经过一周的学习,收获颇多,下面就来谈谈我对“构建生本课堂”的认识。

    一、改变理念,相信“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认为“不是老师亲口说出的,学生就没有办法学好”,于是我们习惯性地自己来讲授重要知识,并多次重复。我们在课堂上总是喋喋不休、大汗淋漓、从头讲到尾。学生就这样被老师牵着走,常常中途无聊到走神、开小差。

    与传统“教师中心”相对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生本课堂”。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收获知识,还能发展能力、张扬个性。这样的课堂,更有挑战性、趣味性,作为主演的学生更愿意认真投入。因此,生本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正如陈蕾老师所说的,首先需要老师们放下“执念”。的确,相信学生,给学生机会,学生就能创造出课堂惊喜。我们之所以很难开展生本课堂,主要是因为我们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我们总在担心学生不配合、能力不行。转变自己的理念,相信自己的学生,就迈出了生本课堂的第一步。

    王绪溢博士针对“生本课堂”提出的三条教学心法“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深深令我叹服。在课堂上,老师占用的时间少,学生的时间就会变多;说的话少,学生说的就会变多;提示给的少,学生思考就会变多,进而深入。老师要退出课堂中心,把课堂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要及时抓住学生的生成,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素材,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心中牢记教学心法,改变教学理念,生本课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构建,并长久影响学生。

    二、融合信息技术,助力生本课堂

    在当代, “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即可上好一堂课。在追求生本课堂的当下,要建构生本课堂,必须及时抓住、呈现学生的生成与创造,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素材,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课前准备的教案再详尽,都只是课前的预设,按照教案来上课,即使学生自己发现、归纳出知识要点,也只是被限定在老师所规范的教学脉络底下,学生仅能进行局限性的思考与对话。这样的生本课堂,缺少了“生本”的味道。

    效构建生本课堂除了需要老师转变观念、认真备课、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之外,还要懂得借助信息技术。

    使用了信息技术,如应答器、投影仪、电子白板、授课助手等,我们可以搜集到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于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把更多一些环节、一些时光还给学生,从而落实“以生为本”。

    从没有技术的课堂,到简单运用技术,再到熟练应用,最后抵达融合创新,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

    通过一周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灵活使用信息技术,以期自己的课本朝更加生本的方向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构建生本课堂,开展有效教学——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