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后与狸猫换太子:大宋女强人被污蔑的一生

我国的民间故事中,以宋朝为背景的多不胜数,狸猫换太子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个。

元代这一故事便在杂剧中兴起,到清末,它几乎出现在各个剧种之中。上个世纪开始又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传遍了千家万户,可谓人尽皆知。

这个故事更是被写进了小说《三侠五义》之中,而其中的大反派刘后更是成了包拯的重要对手。

大宋的故事很魔幻,无论是陷害杨家将的潘仁美还是处处与包公作对的庞太师,在历史上都不是奸诈恶人,反倒才能出众,甚至品行高尚。同样的,历史上的刘后,也不是故事中的那个阴险小人。

她的一生,或许要比那个故事还要精彩得多。

大宋灰姑娘

刘后的名字不见正史,这里姑且采用野史说法,称她为刘娥。

虽然史籍记载刘娥的祖父是五代时期的大将军,但现代的学者认为那些都是她日后为了在自己脸上贴金而强行攀附的亲戚。

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年纪轻轻便学会并精通了播鼗(一种类似拨浪鼓的乐器),靠卖艺维持生计。稍稍长大后,她便被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为妻。

龚美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人,他不甘于沉寂在蜀中,决心到首都去闯出一番天地。于是他带上自己拥有才艺的妻子来到汴梁城中,成了一对北漂。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京城的生活非但没有起色,反而愈发艰难。终于有一天龚美发现,自己的日子再也过不下去了。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卖掉自己的妻子。

这种放到今天无疑是犯罪的行为,在当时应该是被认可的——因为买走刘娥的正是皇家子弟。

这个人就是三皇子赵恒,日后的宋真宗。

或许是觉得无聊,某日赵恒对身边的人说自己听闻蜀地出才女,可不可以为他寻觅一个。机敏的下属马上出门寻找,恰巧发现了龚美的买卖信息,于是交易水到渠成。

想要成为君王们的宠妃,美貌是基础要求,才艺是进阶条件。美貌而又精通乐器的刘娥成功博得了时任襄王的赵恒的宠爱,她的前夫龚美也因此受到重用,成了襄王帐下亲信。于是无论买方、卖方还是被卖方对这次交易都十分满意,三方实现了三赢。

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很高兴,有一个人心中很是不悦,这便是赵恒的乳母,当时被封为秦国夫人。

秦国夫人是一个严肃正派的人,她对赵恒招纳社会闲散艺人并与之夜夜笙歌的行为十分反感,于是便向他的父亲宋太宗告了一状。听到报告的太宗十分生气,下令让儿子将刘娥从府中驱逐。

赵恒不敢违抗圣命,却又舍不得这个美人,于是一方面将她驱逐出府,另一方面又没有把她赶到街上,而是悄悄藏在了自己的警卫司令家中,并时常偷偷与之私会。

此时的刘娥与皇后之位从根本上是无缘的。不仅因为自己是个被驱逐的小妾,而且她的这位新夫君既非嫡出又非长子,从继承的顺位看来,他几乎没有希望。

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恒的大哥发疯,二哥病故,太子之位竟然顺理成章地落入了他的手中。

太宗去世后虽然发生了一些小变故,但这位意外的太子还是成功地登上了宝座,成为了大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

刘娥也随之被招入宫中,成为了被王子选中的灰姑娘。

灰姑娘在进入皇宫之后故事便结束了,但对刘娥来说,一切却仅仅是个开始。

今后的她,将面对许多挑战。

和平的后宫

提到皇妃与后宫,人们往往会想到宫斗,尤其像刘娥这种以底层身份得到皇帝宠爱的妃子,很容易招致其他人的不满和嫉妒。

但类似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在她的身上,总结原因大概有两点:

其一是刘娥的自身原因。她自幼孤苦无依,长期靠卖艺为生,一介弱女子想要在鱼龙混杂的市井街头生存,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谦恭低调的性格,因此到了宫中,她也能成功地避免与其他妃子发生矛盾。

其二是其他后妃也大多性情平和,其中代表便是郭皇后和杨淑妃。

郭皇后是宋真宗的第一任皇后,性格谦约,善待下人,而且十分节俭,对奢靡之事非常厌恶。家人来拜见她时,如果衣装首饰过于华丽都会遭到她的训诫,亲戚想通过她找皇上办事,如果是私事一概不允。自己的侄女出嫁之时,她还向真宗请求减少赏赐,仅赠送了一些随身之物,甚至皇帝想带她去参观国库都被她严词拒绝。如此正直严明之人,自然不会参与争宠。

杨淑妃同刘娥一样是个绝色美女,而且她叔叔时任殿前司步兵副司令,家世自然要比刘娥显赫得多。而且她十二岁便进入王府,跟随真宗入宫后,每次都与刘娥同时晋升妃位,二人受宠相当,地位也几乎不分上下。但冰雪聪明的她性格也十分善良,且与刘娥关系十分要好,彼此信任无间,二人终其一生未有过嫌隙,日后还帮助刘娥共同扶养太子,堪称大宋好闺蜜。

皇后和爱妃如此,其他人纵使心怀不轨,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因此刘娥在后宫并未遭遇太多的困难,她先是被封为美人,接着又接连晋升为修仪和德妃。

但后宫的风平浪静不代表天下太平,她的真正阻力来自于朝堂之上。

封后的道路

刘娥不是一个傻白甜,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傻白甜。

她明白皇帝身边的女人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妻或妾,还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因此,没有家族势力可以依靠的她必须在前朝寻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作为倚靠。

或者自己培养一个。

她想到了前夫龚美,这已经是她目前身边唯一的亲人,如果前夫还算亲人的话。

她将龚美改为刘姓,包装成自己的亲哥哥,安排他入朝为官。

老公变老哥,这一幕看似荒唐,但在当时的处境之下,却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手段。

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因为接下来与她交手的,是朝中的一众大臣。

此时的包拯尚未入仕,刘娥真正的对手,是北宋的另一位名臣寇准。

郭皇后崩逝之后, 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但遭到以寇准为首的朝中重臣激烈反对。众人反对的理由无外乎因她出身低贱,大臣赵安仁甚至明确建议皇帝立沈才人为后,因为她是宰相的孙女,身份高贵。

面对群臣的阻挠,刘娥选择顺势而为。此时的她地位尚未巩固,强行上位或许会造成目前无法承受的风险。因此她两度推辞皇后的任命,终于迫使真宗的立后计划流产。

要成为皇后不能急于一时,现在她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没过多久,这个时机便出现了。

宋真宗之前共有五个儿子,但最寿命最长的也没活过十岁。

因此,只要有人诞下皇子,就必定会是太子,她的母后也自然有资格晋升为皇后。

遗憾的是,刘娥并没有这种能力。

但是她的侍女有。

某日这个侍女被真宗临幸,不久后便怀有身孕,接着产下一名男婴,而刘娥随后将其养在自己膝下,真宗也对外宣称这是她的刘妃所生。

有一种说法是真宗与刘娥正因为没有儿子而苦恼之际,这位李姓侍女告诉真宗自己梦见仙人入怀,真宗大喜,随即召幸于她,之后便生下男婴。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的宋仁宗,这名侍女就是“狸猫换太子”当中的那位李妃。

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那么李妃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代孕工具了。

或许是感念刘娥的恩德,亦或是摄于其在宫中的地位,总之李氏对自己的儿子被抱走这件事没有抗争。

当然刘娥也没有加害于她,之后她获封崇阳县君,后来又被晋封为才人和婉仪。刘娥成为太后之后,又晋封她为顺容和宸妃,她的家人也受到了提拔。

而有了皇子之后,刘娥的皇后之路也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不久之后真宗下旨,正式册立刘娥为皇后,刘娥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刘后。

虽然成功登位,但朝中的反对势力仍在,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着手清除他们。

沉稳的出招

寇准等人最初针对刘后可能仅仅是因为她的出身。

就算到了封后一事已经板上钉钉,不可逆转之时,负责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还耍了一次脾气,拒绝草拟封后诏书。

清高的士大夫们对这个街头卖艺的女子表示出深深的鄙视。

而刘后最初针对寇准等人可能也仅仅是为了生存。

在温饱线上挣扎多年的她,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得到的一切。

而且身居高位后的失败,不仅仅是失去荣华富贵那么简单,自己的性命甚至都会难以保全。

因此,她必须消除可能的威胁。

但这仍旧不能心急,目前要做的,是博取皇上的信任,巩固自己的地位。

她首先表现出了一个贤后的风范。史书记载,皇后不仅宫中事务处理得公平恰当,而且每当真宗退朝之后,她都会协助皇上处理公文直至深夜。皇后个性机警,领悟能力强,且通晓书史,朝堂上的事被她听到,都能一五一十地记住。再加上她处事严密谨慎,同时沿袭上代皇后的节俭作风,因此日益受到真宗的倚重,皇上每次出巡都必定会将她带在身旁。

虽然这些记录被一些史学家质疑,不过我认为其中大部分应该是真实的,因为真宗后期刘后确实很大程度地参与到朝政之中。

高度的依赖让刘后的权力也逐渐变大,从最初的参与朝政到后来的主持朝政,等到重病的真宗回过神来的时候,自己当年的梦中情人如今已经把持了他的朝堂。

此时朝中除了改名为刘美的龚美外,丁谓,曹利用等人也成为了皇后的党羽。

真宗终于开始不安起来,向身边的周怀正透露了自己的担心。周怀正是寇准的支持者,他将这一情况告知给了寇准。

早已渴望扳倒刘后的寇准终于觅得机会,他秘密进宫面圣,谋划由太子监国的相关事宜。

昔日反对立后的大臣多参与其中,而草拟太子监国诏书的人,正是当初拒绝起草封后诏书的那位翰林学士。

此时的太子还不到八岁,所谓太子监国,其实就是扶植太子的人来执掌朝政,其目的就是要架空刘后。

关键时刻,寇准却因为醉酒泄露了机密。

对手的失误正是进取的良机,由于事发后真宗矢口否认,刘后一党趁机以专恣为罪名罢黜了寇准的相位。

事实证明寇准一党的这些朝臣远没有刘后处事的冷静与沉着,在痛失一城后,他们愈发急躁,并且失误频频。

周怀正见寇准受到打击,立刻就策划发动兵变,准备逼真宗退位为太上皇,废刘后,拥立太子登基,同时杀掉丁谓和曹利用。可就在行动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手下便向丁谓告密,丁谓连夜与曹利用商谈,接着进宫去见刘后。刘后果断出击,立即发兵抓捕周怀正及其党羽,不久后便处死了周怀正。

而寇准的另一个心腹朱能更是公开起兵造反,最后落得个兵败自杀的下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后的行事风格: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进攻,始终保持沉稳低调的姿态应对,而一旦对手漏出破绽,则会抓住时机穷追猛打,务求一击必杀。自此以后,丁谓等人利用各种借口打击寇准一党,而刘后则是将目标直接对准寇准,她矫诏将其一贬再贬,甚至一次性来了个贬斥三连,最终让这位宋初名相客死雷州。

两年后,宋真宗去世,太子即位是为宋仁宗,刘后摇身一变成了刘太后。

不过威胁仍然存在,可此时她的心态却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走向了一条膨胀的欲望之路。

最后的阻碍

朋友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不带任何目的与你结交,真心实意为你着想,不求任何回报的真心朋友,比如杨淑妃。

另一种则纯粹是因为利益关系结交,以利用价值作为交往标准的利益朋友,比如丁谓和曹利用。

两种朋友其实都是需要的,真心朋友是心灵的避风港,利益朋友则是为生活制造便利的工具。

毕竟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

但利益朋友的前提是共同利益,一旦共同利益发生变化,那就未必是朋友了。

寇准倒台,真宗去世后,三人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再,掌控朝政的共同目标也已经实现。失去了一致的目标,冲突也随之到来。

首先就是丁谓。真宗去世后,丁谓暗中与内侍雷允恭勾结,独揽朝政。他向上汇报工作时都称是与群臣议定的结果,向下宣布政令则称是经过太后授意。而此后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甚至阻止太后会见群臣,之后更将手伸向太后的地盘上,提议要缩减后宫的开支。

曹利用虽然没有丁谓的野心,却开始以功臣自居,日益狂妄自大起来。他本已享受赞拜不名的殊遇,却仍在上朝时想要与宰相在地位上一争高下。

这些事情尚可容忍,但他还一再打压太后的家属和亲信,每次封赏他都出面加以阻止,这就成了太后的阻碍。

因此这两个人必须予以排除。

刘太后依旧表现出她的沉稳和耐心,她没有主动出手,依旧默默地等待时机到来。

首先翻车的是丁谓,确切地说是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

雷允恭财迷心窍,在管理修建真宗皇陵的工程之时,为了能够贪污更多经费,竟然不顾技术人员提出的风险强行更改皇陵的位置。为此,他欺瞒太后说身为工程总监的丁谓已经同意,骗取了太后首肯。结果移动之后的位置先是挖出石头接着冒出地下水,极大地延误了工期。

为此雷允恭遭到调查,发现其私吞大量金银钱款,因而被杖毙。丁谓受到牵连,朝中大臣对其不满已久,正好借此机会向太后告发了他勾结雷允恭欺上瞒下的事实。

机会到手,自然不能放过,太后马上召集群臣,将丁谓的罪状公之于众。她本欲处死丁谓,可被群臣以新帝登基便杀旧臣会造成不良影响为由劝住,于是将其流放到了比寇准还要远的崖州。

曹利用则栽在了他的侄儿身上。他的侄儿曹汭在赵州任兵马监押,一次在醉酒之后公然穿上黄衣让别人喊他万岁。这样敢于模仿大宋开国皇帝的行为马上遭到群众举报,曹汭同样被杖毙。而太后趁机将罪名牵连到曹利用身上,接连对其进行贬斥,这位性格刚烈的抗辽名臣最终在被贬的路上自杀身亡。

最后的障碍被清除,刘太后开始迈向权力之巅。

但她还面临着一个困难,却是她终究无法克服的困难。

内心的束缚

流放丁谓之后,刘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他与年幼的宋仁宗一起坐在承明殿上,仁宗在左,太后在右。

两年后,他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不过,此时她已经穿上了皇帝的龙袍。

可以说,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她成为帝王了。

但她终究没能迈出那一步。

她曾经问过大臣对武则天的看法,得到的答案是差点毁了大唐社稷的罪人,这令她沉默良久。

臣子们虽然无法阻止她称帝,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反抗。

有人提议为太后的祖宗七代立庙,这是皇帝才能有的规格。

结果马上有人出来反对:“这跟皇帝有什么区别!”

出行时,太后的车想走在前面,又有大臣跳出来指责:“妇人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于是太后只得将车驾随在皇帝之后。

太后举办生日宴会之时,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上疏说:“天子有侍奉亲人之道,却无作为臣子之礼;有接受朝拜之位,却无拜贺他人之仪。如果在自家尊奉长辈,那么行家人礼便可。可今天却与百官站在一起,这种做法损害了主上的威严,绝对不可让后世效仿!”

太后准备身穿龙袍前去祭拜宋朝太庙,更是有大臣直接发问:“穿成这样去太庙,该行皇帝之礼还是皇后之礼呢?”最终,刘太后不得不更改了服装形制。

而要求太后还政与君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

重重压力之下,刘太后终于屈服了。面对媚臣的劝进奏章和暗示其称帝的武后临朝图,她愤怒地将它们扔到地上说:“我才不会做这等辜负祖宗的事情!”

或许是宋代没有唐代开放,又或许是刘娥没有武媚娘的魄力,她无法挑战皇帝只能男人做的观念,也不敢承担“牝鸡司晨”的骂名。

通往权力巅峰的最后障碍,就是她的女人身份。

几年后,刘太后病重,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宋仁宗召见大臣,哭着对他们说:

“太后临终前说不出话来,一直扯着我的衣服,好像有所指,你们可知是什么意思?”

一位大臣回答:“太后身穿龙袍,死后将有何面目见先帝啊?”

仁宗这才明白,为她换上了皇后的服装下葬。

怎知她刚刚离世,便生出了波澜。

死后的污名

刘太后离世后不久,宋太宗的第八子,被称为“八大王”的燕王赵元俨便结束了之前的装疯卖傻,跑到仁宗面前对他说:

“李宸妃才是你的亲娘,她是被人害死的!”

而之前一直协助太后抚养仁宗,此时已经是皇太妃的杨淑妃也禁不住追问,承认了李宸妃才是他的生母。

仁宗悲痛欲绝,同时愤怒异常,他亲自前往洪福院去拜祭母亲,同时发兵控制住了刘太后的家人。

一场血雨腥风似乎即将到来。

可就在为李宸妃更换梓棺时,仁宗亲眼见到自己的母亲身穿太后服装,遗体用水银防腐,栩栩如生。

如果是遭加害致死,即便不毁尸灭迹也不可能将之保存得如此完好,还用如此之高的下葬规格。

仁宗叹了口气说:“别人的话怎么能信!”随即厚待刘氏亲眷,并亲自来到太后灵前祭告说:“从今以后,大娘娘的一生便清白了!”

仁宗从小被刘太后和杨淑妃抚养长大,他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淑妃为小娘娘。

但遗憾的是,从那以后,刘太后的一生变得愈发不清白起来。

皇上认母的事情马上就流传开来,被民间热议,使得仁宗不得不下旨禁止对此事妄加议论。

但百姓之口是堵不住的。到了元代,这个故事就被改编成了《抱妆盒》,明代又出现了《金丸记》,最终变成了《狸猫换太子》。

刘后成了一个表面装作与李妃情同姐妹,私下里设计构陷于她,并残忍杀害数条人命,最终畏罪自杀的心机婊。

纵观刘娥的一生,虽然她也操弄权柄,排挤他人,但大多数时候,采取的都是阳谋。

除了弄权,她的政绩也不能被忽视,她结束了劳民伤财的“天书”运动,主持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质货币“交子”,同时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北宋的名臣诸如司马光,欧阳修等人,都给予她很高的正面评价。

但在男权社会,女性掌权终归不被世俗所容许,因此她与篡权的曹操一样,光辉被掩盖,形象被不断丑化,最终人们记住的,只有《狸猫换太子》当中的那个阴险狡诈的女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皇后与狸猫换太子:大宋女强人被污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