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接受不如意”这个话题。
缘起于昨天的日知录更新,如果留意的话,会发现那是1:00后发出的,已经是第二天了,也就意味着,从时间上来说,昨天其实没有更新文章。
我还记得,在最后五分钟我发现可能搞不上当天发文的时候,内心的焦灼。
要不要先找找以前的文章发了再说?
又或者,今天的文章三个层次,我直接快点把第一层写完了就发?
每个想法最后都被否定了,因为好像内心有个想法——
我似乎,不是为了完成每日一篇文章这个数据目标,而是说,希望通过这样的记录与表达,与我的朋友,以及未来潜在的朋友、另一半,呈现我每天的思考与生活。
在没有见面的日子里,对方也可以通过这些文章知晓我今天有哪些新的思考与经历,这些东西的意义,超过了每天更新文章这个行为本身。
这么一想,内心平和了许多。
而我发现,当我接受我今天确实完不成准时更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就调整到——
那么,正在写的这篇,就好好地把自己完整的想法写出来就好。
于是,写着写着,就写到了很晚,加上处理电影台词海报,一点多才搞定。
而与此类似的事情,在近一个月里还发生过两次。
一次是前天的一个读书打卡。
9月报名了樊登的《论语》共读打卡,399元押金,连续30天打卡就返还,前天是第21天打卡。
我稿子提前就写好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忘了点击进入平台打卡录音,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已经一点多。
然后内心又喟叹不已,感觉又损失了一大笔钱,又开始指责自己怎么这么蠢,然后连带的,觉得后面的打卡似乎也没意义了,想要摸鱼。
但是等这阵情绪过后我又觉得说,这段时间的阅读学习,确实补充了一些新视角,说明这事儿本身是有意义,时间的投入是值得的。
而押金本身,确实完全因为自己的遗忘导致的,错了要认,挨打站稳,愿不得谁。
而自己因为押金没了就不打卡的行为又显得很蠢,因为自己的本来目标不应该是成长上的有所得吗?
这么直接放弃,后面的时间也不过用去摸鱼。
这么一想,第二天又老老实实打卡学习了。
我觉得这件事的意义在于,我走出了以前的怪圈——
17年和18年、20年,我都参加过类似的学习活动,因为各种原因中间连续期断了后,状态大受影响,而后的时间往往是摸鱼度过。
真切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许更能超越表象的东西,拿掉执念后,也就更加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了。
尤其是,不因为一些表现的不如意让进取的态势停下来。
第三件事,其实是近阶段第一次体验这种连续期内的中断。
之前的文章中也大致提及过,连续100天早起冥想,有一天因为熬了一通宵,醒过来已经是7:00,完美错过。
这事儿对心里冲击还是蛮大的,反正纠结了一整天。
不过晚上又想通了,自己要的是这件事更持久的做下去,变成吃饭喝水一样的习惯,一两次的断掉,也就想像有时候不吃饭一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如此一想,心态上就放松了,尽力去做到最好,也能坦然接受这种失利时候的不如意。
这算是事情层面的考量,在写这些事的时候,我想到以前在人上面,其实也会有类似的状态,而今,似乎能放松些了。
最早时候,总是执着于我要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认可我,和所有人处好关系。
但是慢慢的,会经受很多的打击,就是有人不喜欢你,打击你,讨厌你。
以前转不过弯,总是批判自己不会做人。
后来想明白了——
无论你怎么做,一定都会有人不喜欢你。
以及,有时候不是你的问题,就是别人的问题,不要搭理那些人。
也就有了之前文章里提过的,“这世界那么多人”的想法。
不必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在一些消耗你的人身上,相处不投缘,那就分开好了。
无需多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当下适合交往的人,没必要非逼着自己和相处不痛快的人交流。
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值得的人与事上。
希望在今后的时日里,对于那些往前的路上遇见的不如意的事和人,我们都有机会多一分的坦然应对。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