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与教育问题

      “过早懂事或过分利他是不健康的表现,因为可能导致压抑和他控自我。”

        “青少年阶段没有明显的逆反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可能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早闭或延迟,这都是自我发展的很严重的危机。”

      “自律、坚韧、上进、认真、忠于职守这些正面的、为社会高度重视的品质,可能会变成功能不良的强迫倾向。”

        这些是今天心理学专家张玲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一些心理健康领域的基本命题,每一条都超越了我们平日的教育认知。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地方,恰恰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心理问题,也是教育问题。

      《小舍得》中的米桃就是这样一个过早懂事,自律、坚韧、上进、认真的“好孩子”。可是,也正是因为太懂事了,让这个孩子不断压抑着自己作为孩子烂漫的天性和正常的欲望,偶一爆发的自我情绪也被大人或自我的教育和期望强压下去,心有千千结而百般不得解,抑郁便因此而生。

        可偏偏,家庭并不能成为这个孩子背后的精神支撑。善良的米爸米妈,以底层劳动者的朴实把小心隐忍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没有站在女儿一边,了解女儿的委屈,做女儿的后盾。这本是中国人最普遍的处事方式——打的总是自家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埋下心理问题的隐患。

        记得多年以前看过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一个被所有人认为品学兼优且阳光开朗的女孩子,一直都是同学朋友的“知心姐姐”,谁有了不开心都能在她那里得到安慰排解,突然有一天却因为严重的抑郁症跳楼自杀了!这个总是关心着别人的女孩子,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朋友,没有人认为她会有心理问题,从来也没有人关心过她的心理问题。可是心理学告诉我们,开朗活泼并不意味着不会抑郁,相反,开朗活泼的人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后果会更加严重。

        米桃的懂事令人心疼。欢欢对米桃的伤害却发人深思。备受父母呵护的欢欢一直是剧中最阳光、最活泼的孩子,她是那么善良,在山村女孩米桃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无私地与米桃分享自己的最爱,毫不犹豫的取下自己的王冠戴在米桃头上,真诚地为米桃的优秀喝彩。然而,当大人把米桃当做一个标杆树在她面前,自以为是地通过与米桃的比较来刺激她、“激励”她时,连这么纯真善良的孩子也被激发出人性的恶,嫉妒、排挤、霸凌,就那么不可思议的却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前两天张丽钧校长发了篇文章就谈到我们教育中这种最为可怕的现象——激发人性中的丑恶。“鼓励学生监督学生,鼓励学生揭发学生,有多少老师在带孩子们玩这种瘆人的游戏?”立钧校长深恶痛绝的这种游戏,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我就不止一次听到老师们骄傲地以“班里有眼线”为荣。“杀死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不就是畸形的竞争教育催生的畸形儿吗?

        发动群众“挑刺”检查默写的效果很好,“埋眼线”培养“告密者”班级管理的效果很好,排名竞争提升成绩的效果很好……但,所有的这些“好”,如果成功地激发出了孩子人性中的恶,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那,是对人的戕害!

        想到这些,便更加理解几天以来,所有教育行走讲座嘉宾们都在强调的那句话:“把人当作人来培养!”

      只有真正“把人当作人来培养”,我们的教育才能向真、向善、向美,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问题与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