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淝水之战使得流落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

参战部队:东晋,前秦

战争结果:晋朝大获全胜

时  间:公元383年11月

地  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人  物:苻坚 苻融 谢玄



西晋王朝灭亡之后,琅玡王司马睿南迁,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

这时北方处于各少数民族政权相互征战的局面。最终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前秦统一北方后,国力逐渐增强,前秦皇帝苻坚开始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

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直逼东晋。

苻坚的军队前后绵延十余里,军旗蔽日,鼓声震天。

苻坚骄狂地说:“我有百万雄兵,士兵的马鞭投到江里就可以截断流水,灭掉东晋算得了什么呢?”

听到这个消息,面对实力如此悬殊的战局,东晋朝廷一时陷入恐慌之中。

宰相谢安冷静分析了双方的兵力情况和作战形势后,建议孝武帝坚决抵抗。

孝武帝接受了谢安的建议。经过周密的部署,谢安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率兵八万先去迎战。

晋军开局很不顺利。苻坚见有机可乘,便派朱序前去劝降,试图不战而胜。

朱序原来是东晋将领,在一次战斗中被前秦俘获。

他见到谢石,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出谋划策说:“秦军虽然号称有百万兵力,但战线拉得太长,如果在他们的兵力还没有集中起来时先打他的先锋部队,一定有获胜机会。”

谢石、谢玄认为这个思路非常正确,马上改变策略,派猛将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与秦军展开正面战斗。

在刀光剑影的惨烈厮杀中,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战线推进到淝水河边。

谢玄马上派使者和苻坚谈判:“这样吧,你把部队后撤一段距离,让我军渡过淝水,我们在河那边决一胜负。”

急于获胜的苻坚听了暗自窃喜,跟手下说:“这是个极好的机会,放晋军过河,趁他们过到一半的时候偷袭,定可以大获全胜。”于是马上答应下来。

但他的这一意图却没有传达到士兵中间,前秦士兵看到晋军大部队突然渡河而来,以为前线战败,马上心神不定起来。

朱序义趁机派人在士兵中问散布谣:“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士兵们信以为真,吓得纷纷后撤,秦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晋军抓住机会,八千骑兵火速渡过淝水,猛攻秦军,秦军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

奔逃的路上,远处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被风吹得簌簌作响,高度紧张的前秦士兵以为那是晋军的追兵,越发拼命逃窜,这可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很快走向灭亡。北方的统一形势再度被破坏,出现了更大范围的混战。

在淝水之战之前,中国历史上就已经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例如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

但是像淝水之战只用8万人就战胜兵力多自己十倍的还是非常少有的,所以说古代打仗人数多是一方面,战略和人心也很重要。


淝水之战中的小故事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小故事,形成成语典故。


草木皆兵

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不但令秦兵士气受挫,亦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即时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弱旅?”后来,人们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 

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投鞭断流

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苻坚不以为然,反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


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历史‖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