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小天才的王恒屹,想必很多人都认识吧,他在电视上可是一个小网红哦。他三岁的时候,就能够认识3000多个汉字,对200多个国家的国旗、国徽都能够分辨出来,并且还会听伴奏识别歌名,反应之快令人啧啧称奇。他的记忆力真是惊人啊!
看到这种记忆力超强的人,总是让我羡慕不已。小时候,我的记忆力还算不错,可是,过了45岁以后,记忆力下降明显,出门忘记带钥匙、手机等物品,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我多希望自己的记忆力再强一些啊!
在美国工程学博士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其实只要了解记忆规律,掌握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的记忆力。
一、什么是记忆呢?
记忆,就是大脑能够储存信息,当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提取出来的这种能力。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记忆的基本类型包括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什么是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呢?
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做工作记忆。
当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大脑中不断地被重复强化,就会给大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可以保持几天到几年的记忆。
记忆是我们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没有记忆很多智力活动都无法开展。
比如小学生背古诗,要是他的记忆力很差,总是停留在短时记忆,那他永远是今天背出来了,明天又会忘个精光,他的学习成绩肯定是跟不上的。我班上就有三个男孩是这种情况,当天要背出的古诗,总能背得很溜,但第二天又得重新背了,至于默写,往往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二、怎样提升记忆
要怎么做,才能提升我们的记忆力呢?
1.组块记忆。
工作记忆最多能记住7条,还要不断重复,才能记得住。而最好的方法是将工作记忆合成组块,以模块的形式存储,就能给大脑留出更多的空间,记忆更多的内容了。
什么是组块呢?
人脑中的信息,最初都是零散的碎片,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集合,把要记忆的信息加以分类或加工,使之成为一个小的整体,这就是组块。
这让我想起了读初中时学政治的经历。教我们政治的姚老师特别有经验,他教了许多记忆的方法,我们用得最多的是“关键词记忆法”。无论是简答题,还是长长的论述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忆。先把题目内容理解清楚,再把每句话或者每段话的关键词抽出,记熟所有关键词,然后再根据关键词,对每句话或者每段话进行回想。反复回想几次,就可以把要记的题记下来了。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学习政治,政治科的成绩都非常好。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们,是否也在利用组块来记忆了呢?
作者在书中说,要熟练地掌握数学和科学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即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把要处理的信息构成组块,可以使大脑更高效的地运转,只要把一个想法或概念构成组块,就不必纠缠于所有微观的基础信息了,因为你已经学会了提纲挈领,有它就足够了。
怎样构成组块记忆?
组块的构建分成三个步骤:
(1)集中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比如我们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筛选信息,留住想要存储的信息,当你专注的时候,大脑才知道用哪些信息合成组块。
(2)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比如我老公每天出门都要念叨一句:眼要(钥)手包碗。即要记得戴眼镜、拿钥匙、拿手机、拿钱包和饭碗(他早餐在单位吃,中午从单位打饭回家吃,在家午休)。
(3)获取背景信息。了解组块的应用范围,知道它能用在哪儿,何时派上用场。
把单独零碎的小组块合成一个大组块,就好比在电脑中将文件保存成压缩包的形式。这样不仅给工作记忆留出更多空间,还方便记忆的提取。
2.及时复习,定期回想。
除了组块的记忆方法外,课后及时复习,也有助于提升记忆。正如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
这里的及时复习,又称为间隔重复法,就是按照一定的频率反复记忆内容。
那需要重复几次?中间又间隔多久呢?这里可以借助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把握重复的频率。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随着时间的变化,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遗忘的内容先多后少。通常一小时后就会遗忘,所以我们一小时后就开始复习,一天之后再次回想,三天之后又回想一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我早已经学过艾宾浩斯的记忆方法了,读书时还能用用,工作以后,我就用得非常少了。尤其是现在,看过的书,就是浏览一次,再挑重点读一次,然后就把读过的书束之高阁,再也不会翻上一页。不久之后,那本书讲些什么内容,我已经全部忘得精光。
所以,信息即使存入了长时记忆,并不表示万无一失,想要记得牢牢的,就要定期回想一下,才不容易忘记。根据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规律来学习,学习才能更科学高效。
3.能力错觉与回想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背东西需要重复,但重复阅读会对学习的内容有熟悉感,就会造成已经学会的假象,这就是能力错觉。
回想,即提取练习,则可以克服重复阅读造成的能力错觉。看完一章内容,合上书,试着回忆书中的关键信息。这个方法能有效避免学习走神,如果将回想与间隔重复相结合,还能训练你的大脑。
作者提醒我们,别扔太久了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当你觉得一个新学的知识点有点难,最好24小时内就回想一下。如果可能,要再。听课过程的当晚再写一次笔记,有助于巩固新形成的组块,也能揭露自己理解上的漏洞。
通过回想学习,你会惊讶地发现,看似简单的方法能增进你对概念的认识,加深印象。
4.与其过度学习,不如穿插学习。
另一个常见的能力错觉,就是当我们熟练掌握某种方法,就很乐意用这种方法去解答同类型很多的题目,这种成就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棒!其实,这就是一种过度学习,对提升你思维的创造能力,并没有多大益处,反而容易造成思维定式。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穿插学习法,就是将各种类型的题目混合在一起练习。
作者以数学的学习为例子,分享了穿插学习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制作一些卡片,卡片的正面写上不同的问题,背面写上该题目和解题步骤。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上面的问题,选一种解题方法,在白纸上写出解题步骤,整个过程独立完成,不要看卡片背面的答案。完成后查看答案,核对解题步骤是否正确。解答完一张卡片,换一个地方,又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进行练习。整个过程也是一个新组块巩固的过程。
另外,作者还提出一个建议:打开课本,任选一页做上面的题目,尽可能不要去看除了问题之外的内容。每次可以做上几道不同的题目。
美国心理学教授道格.罗勒说过:做更多同类型的题目,常常能让接下来的考试成绩突飞猛进,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刚学会就做太多的同类题目,效果不增反减。
所以作者认为,与其过度学习,不如穿插学习,它能帮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自如地应对不同问题的出现。
今天,我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所学到的提升记忆的方法,其实就是我以前用过的方法,不管是组块记忆、定期回想,还是穿插学习,都是我曾经用过的,只不过没有坚持使用而已。看来,为了不让自己那么健忘,我得重新用上这些专家们都认可的记忆方法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