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特征: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古典《跃迁》
互联网时代,“终身成长”的概念似乎已经深深植入我们脑海,当焦虑成为常态,学习就成为必然。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名著《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的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每个人都在谈成长,报各种线上线下课程、参加读书交流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铺天盖地的标题党制造着中年危机恐慌,人工智能的到来,机器将逐渐取代一部分人工,解放人们的双手,意味着传统行业的从业者会面临失业,比如银行柜员、高速收费工作人员、甚至快递物流等行业。
大家所熟知的京东,在2018年落成全球首个全程无人配送+自提站点。根据京东给出的数据,相比传统仓库,无人仓日处理订单量将超过20万单,其存储效率超传统货架存储效率10倍以上,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较传统人工高出5—6倍。这只是其中之一的个案,还有无人超市、无人餐厅...无人技术热潮奔涌而来,虽然以人为本的服务不能被冰冷的机器完全取代,但见微知著,过去抱着金饭碗就能吃一辈子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会再发生。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宣称中国最大的AI公司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是拥抱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生存空间被AI挤占,人就需要往上层级走。除了一技之长,还要具备向上生长的思维。如何拥抱变化,如何拥有不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分清学习的表象与内核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光是学与不学,更多的是认知效率,学习之前想明白,我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这段话来源于古典的《跃迁》,乍一看显得有些功利,但面对如此名目繁多的选择和快节奏的社会,不走弯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捷径了。
打开网页,各种信息铺面而来,打开知识付费平台,各品类课程繁多,有教你如何沟通的,有教你怎么理财的,有教你人文历史的,有教你如何调整心态的...你或许和我一样,曾经纠结过,想学,却不知从何下手。那么慢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像逛淘宝,你把想要的先加入购物车,过些天再看看,你就会再次进行筛选,否则买了一堆并不需要的东西回去只是占地方而已。同样,你一个时间段学各种东西,贪多嚼不烂,没有有效的整合和内化,最后也是会占用大脑内存的。即便换来了些聊天聚会交友的谈资,但缺乏深度思考的泛泛之谈很快就会让你觉得毫无意义。
我们学知识和技能是“术”层面的、真正的学习内核是先有“道”。
“道是眼光,大局观,是战略;
术是手脚,实践论,是战术。
道统领术,术服务服从于道。”
应试教育中,没有人告诉你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可能有人吓唬你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娶不到老婆!这是看上去多么合理的逻辑(bug)!老师们都将大量精力花在教你如何做题应对考试。所以你对学习是很难自发提起兴趣的,上大学的时候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到如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主要是大学挂了这两科,令我印象无比深刻,这么多年过去,还记得数学老师翘着兰花指迈着弹跳步伐挥洒着汗水在讲台上很认真的解题,而我们在台下模仿,窃窃私语笑成一团的场景。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问问我那可亲可爱的数学老师,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或许我会认真听课不挂科。
同理,迁移到职场中,当你收到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做?要拿到什么结果?你才知道接下来你要怎么做、以及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如果拿到任务就一头钻进去,可能与目标南辕北辙,又要重新花费时间精力。
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问我在学什么,纷纷要我推荐。但往往我按照个人喜好推荐完之后多数朋友便没有了下文,其实分清了学习的假象与内核后,至于学什么,谁也没有标准答案,知识或者技能,专业领域深耕或者跨界学习,都没有问题!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
不走弯路便是捷径
学习三大误区
一、盲目学习
看什么都想学,没有目标、入坑所谓的碎片化学习。因为网络时代信息获取的便捷,我曾花费无数碎片化的时间去浏览网页、新闻、资讯,可这些看完就忘了,成为过眼云烟,我下载了很多APP,起先是有书、喜马拉雅,后来有千聊、好多课、行动商学院、樊登读书...我也曾头脑发热囤了很多课,其中有一些后来再也没有打开听过。囤课的快感就像我们立flag的快感,我们喜欢制定各种小目标,比如减肥、健身...然后经常计划中断,懊悔不已,下次又重整旗鼓,热情高涨,但仍然半途而废。如此循环往复,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享受立目标时候的快感,就好像目标已实现。
关于学习这件事情,我们的确要有计划,但要以目标为前提列计划,例如我的长远目标是要不断拓宽眼界,那么我的书单就要包含经典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科学史以及复杂系统底层学科等基础知识,当然还有在特定的特殊的时间段,近期需要尽快填补相关知识空缺,这也是学习的目标。学之前我们要带着问题来,这是前面提到的功利性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多数人很勤奋,但没有清晰具体目标的勤奋就是低水平的勤奋,是努力到感动自己的假象。回想我自己的学习之路,细思极恐,还好及时止步,回头仍是岸啊!“基于问题的学习,化解知识焦虑。让你关注点更少,有自己的试金石,是更少而更好的事情。”
二、闭门造车
小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遥记得有个暑假,表哥家里有一本不知从何得来的金庸小说,我们几个表兄妹争着抢着看,看完还要小心翼翼藏起来,以免被别人抢了去。现在虽然早已忘却看了什么内容,但童年的欢乐依旧萦绕心间!
《笑傲江湖》中有个章节讲述魔教左使,东方不败的左膀右臂-陈彦至,“之前一门深入修炼鹰爪铁布衫功夫,可是现在,他发现自己的拳术境界达到了一个瓶颈,想要再次突破,成为拳术大宗师,需要机缘。 陈彦至修炼了剑术,他便想要收集观看更多的剑术秘籍。练武绝对不能闭门造车。” 所以他去找华山派的令狐冲交换武功秘籍,因为他知道得到一门绝世武功秘籍,躲到深山老林里修炼,就算神功大成,成就也有限。至少,修炼者不可能超越创立这门神功的人。 但是大家相互交流印证武学,那就不一样了,大家可以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极限。
过去是武林高手过招,放到现代来说,就叫最强大脑联机。所以企业提倡头脑风暴,让优秀的大脑互相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唯有这样,个人的思想贡献才能价值最大化,也在交互中产生更多的创意。这个社会有固定的圈层,企业家、精英领袖处在顶层的圈子,他们总能快速获取行业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企业战略。而处在中下层的我们如果不能打破固有圈子,吸收不到新的思想,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就会缓慢,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所以学会做一个联机学习者,打开自己的接收天线,去向高手学习,甚至与高手过招。“当下法为无上法,当下师为无上师。”活在当下,向尘世学习,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悟自己触动到的,在终身学习这条路上升级打怪,一定很有意思。
三、学而不习
光学不行动,不投入到实际中应用,光看教练演示怎么游泳,就是不下水。所以我们“学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来拆解一下学习。
学:输入——被动:听、读、看、记忆...
习: 输出 ——主动:说、写、练习、思考...
二八定律适用于大多场景,我们在“学”上投入两分精力,就需要在“习”上投入八分精力。所以并非学完你就大功告成了,重要的是“习”的过程,是实践,我的另一半曾跟我讲过他身边的案例,有几个同事每次有业务培训都不惜花大价钱去参加,认真做笔记,特别沉迷学习,无法自拔,但就是不行动,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拜访客户,没有结果的产出。这样的学习投入多少有些“自欺欺人”的感觉。知识是永远都学不完的,但她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要解决什么问题,学完之后如何用到工作中真正落地。
《跃迁》一书中指出:用提问学习,用联机思考,用输出整合。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以提出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整合、用输出倒逼输入产品化。总而言之,学习要有“功利心”,让学到的东西最后都能产生价值,无论是即时的,还是长远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当然纯消磨时间放松自己的娱乐性是偶尔可以有的,借用香港TVB电视剧里的一句惯用经典台词:“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没必要时刻活的那么有“意义”,正所谓生活要张弛有度。
“习”的过程,就是在消化“学”的内容。我们从小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听老师讲课,乖乖做笔记,阅读背诵,你也曾有过没背出课文留校的经历吧?为什么背课文效率那么低呢?我们可是对于电视的广告词张口就来、毫不含糊呢!后来直至我成为一名培训老师,我才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每次一个新知识点要教给学员的时候,我用最快的速度整理思路进行输出,在反复教了几遍之后,这个知识点我就牢牢的记住了,小时候对于老师能不带教案随口准确说出哪个知识点在书本哪一页哪一行的神奇能力佩服的五体投地,原来也就是孰能生巧。所以我也在刻意练习自己“习”的能力,坚持做输出,朋友圈短文案原创、每日晨会的分享、每月的长文更新,其实就是在进行知识体系的整合与构建。
我最近在听樊登读书,樊登老师之所以讲书越来越牛,是因为他能把读的大量的书形成体系,每读完一本书做一个深度思考绘制出思维导图,每讲一遍书所有的知识点可以串联自动浮现,如此往复,他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活百科,随取随用。这种头脑性感的男人可真是魅力四射,自带光芒呢!几千年前,孔子就讲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就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所学。所以,这些小技能你get到了吗?
写在最后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我们可能走了很多的弯路,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道路千万条,我走的路也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但是殊途同归,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所以,持续学习吧!
本文中许多观点受古典老师的《跃迁》一书启发,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这本实体书,你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