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场矛盾的修行1

这两天。一一在外地出差,没办法正儿八经地日更。所以稍微偷个懒,把之前在牛人堂分享的讲稿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分享。

出差回去后,继续给大家坚持日更。


写作这件事,于我,就是一场矛盾的修行。


写作中会遇到的矛盾,有很多,修行的过程也并不轻松愉快,那么为什么还要写作呢?


那么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结束后,谈不上能够让大家收获多少,至少可以给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一点思考,多一点考虑问题的角度,尤其是我会尽量站在新手的立场上,让大家更加感同身受一些,聊一些可能不成体系,但是情真意切的干货。


也许我所说的还稍显稚嫩,所以还请各位大咖批评指正。


好了,闲言少叙,废话又说多了,我们这就进入今天的正题。


今天的分享,我会从两个大的方面展开,一个是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对于写作这件事,在认知上经常出现的矛盾心态;第二,是从内容的角度,聊聊矛盾的制造如何给作品增光添彩。


首先,我想以一个新人的立场,我们谈谈写作这件事情上,我们经常遇到的矛盾心态。


第1个矛盾,“这个平台不错,咦?那个平台好像也还可以”


这是所有的新手都会遇到的问题。


今天这个时代,对于各位写手、作者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不好的时代。


最好的时代,是指人人皆有发声、发文的机会,从早期的屈指可数的几个网络平台,到现在眼花缭乱的争奇斗艳,我们可以轻松地、没有任何成本投入的开始属于自己的平台写作之路。


最不好的时代,也是因为平台太多,我遇到过一位同样热爱文字的朋友,3月份跟我说,他也想开始写一些东西了。然后他就向我讨教了各个平台的特点,然后若有所思的说他考虑考虑,结果呢?现在快要7月份了,听说还没有敲下第一篇文章。


你们看,看似今天这个时代,想开始写作很容易,但就是这个看上去的很容易,让很多人可能连这个开端都难以进行,为什么呢?总结三个字“想太多”。


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看大量的网络上的所谓的干货文,告诉你这个平台适合吸粉、但是收益低,那个平台不靠粉丝靠作品质量、但是太小众,还有一个平台是收益高、但对于作者好像待遇不太友好,有霸王条款。


看上去这些文章什么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而你却看得津津有味,结果呢?憋了很久,一篇文章都没憋出来,就跟我那个朋友一样。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倒过来想这个事情,试想一下,假设现在全中国只剩下,比如我们就说,只剩下这个平台可以给自媒体人写作,成为唯一的平台,你还会纠结吗?肯定不会!


还有,你去研究各个平台的条款,那么请问一下,你还什么都不是呢?人家是不是霸王条款,真的跟你现在关系很大吗?


所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没有哪个平台赚不了钱,没有哪个平台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存在即是合理,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个矛盾上,能不能成功,和平台的选择并没有很大比重的联系。


百度一下,找出那几个大平台,然后抓阄,定下一个平台,不要一开始想着各个平台都要开个账号,相信我,你能在一个地方坚持日更,你已经是超过了80%的作者了,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就完事了。


第2个矛盾, “自我和他我”

这组哲学上的概念,我们不妨也可以引入到写作上来。


现在,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台,决定要在这里大展宏图了,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


我们应该追求自我,还是他我呢?


追求自我的写作,是完全坚守自己的理性和感性原则,抒发自己想抒发的、写自己想写的,而对于他我的追求,可以表述为另外一个更好理解的词,其实就是:迎合!


我常常听到一些笔友说,觉得写着写着就迷失了自我,甚至产生了对自己的厌恶,觉得为了功利,为了那点阅读量和收益、粉丝量,天天写些明星八卦、写点狗血的社会奇闻,这脱离了自己写作的初衷。


那么当我再问他一个问题的时候,朋友们往往就恍然大悟了,我问他:那你说说,你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他们往往就被我问住了,不妨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你们写作的初衷又是什么。


我们不谈纯文学的写作,就说在这些平台上,你开一个账号,你准备干什么?


除去那些可能真的就是玩玩的以外,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写作的初衷就是功利的,既然如此,其实你本就没有迷失自我。


写出来的文章,就是给人看给人读的,迎合读者,更加谈不上不耻、谈不上庸俗。何况有时候,你其实也不要自以为清楚这个“他我”,读者的想法会随着读者群体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就拿我自己举例,我曾经在头条上写的几篇所谓的爆款、引起十万、五十万阅读量的作品,其实根本就是我自己没有预计的,甚至有一篇还是我在睡眼朦胧中写的水文。


倒是我们可以在自我和他我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然,一味地迎合读者尤其是一些恶趣味,会让你的文字变得脏兮兮的,少了一个,怎么说,文人的风骨。


但是,我也从不觉得有些人卖弄文采、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不顾大家的评论、大家的批评而坚持所谓的自我,就有什么牛逼的。


就有点像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其实我觉得理想的写作,恰恰既不是追求自我,也不是追求他我,而是追求“本我”,记住,真实感,带着真诚、写真实的情感、写现实的生活,这是所有写作的金科玉律,如果说一定要总结一条写作的法则的话。


第3,这也想写,那也想写


这又是一个经典的问题,当我们理清楚了自己要在哪个平台写,然后为了什么写,需要坚持的初衷之后。


终于要开始动笔了,那么,俺到底写啥嘞?


我想直接抛出我的答案:写你所热爱的,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再去看大量的干货,记住这一点,写你所爱。理由很简单,你需要确保至少在一开始能够长期的、持续的输出。


有人可能告诉你,最近写科技类的文章容易成为爆款,可是你根本就不喜欢这些,提不起兴致,变成硬写,任何一个题材、任何一类文体都有可能成功,但一定不是你不热爱的。


因为热爱的背后,意味着“你擅长”、“你了解”“你有感触”的领域。


平时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写作其实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却还要硬着头皮写一些你也不感兴趣的、只是某个大V告诉你说这个可以写的东西,结果必然就是食之无味、味同嚼蜡。


具体来说,如果你真的是选择困难,我这就给一个方法。其实新手作者一开始写什么,无非就是你定好两件事就可以动笔了:


内容和文体。


先定内容,定你热爱的领域,爱看书就写书评,爱看电影就是影评,喜欢历史就可以模仿明朝那些事儿,好好给大家侃一侃,喜欢旅游的就写写游记。


然后定文体,这个其实也很好决定,现在的各个平台上,大致就是两类,议论文或者记叙文。


那么有些杠精可能又要说了,我如果热爱很多领域,但是又找不出其中最热爱最擅长的,那又能怎么办呢?


那我继续手把手教大家,因为我自己当时就是这么做的。


花一周的时间,找出七个自己可能可以进行写作的领域,然后你就每天写一篇文章。然后进行比较,比较的并不是阅读量,而是记录一下你每篇文章所花的时间,在差不多字数的情况下,你看看里面花时间最少的,多数就是可以作为你长期写作的领域的。因为写作的效率取决于你熟悉的程度。


同时还要考虑一个素材丰度的问题,这个领域里,有没有你可以长期的、甚至无限的可以挖掘的素材,比如影评书评永远不用愁,是因为每年都有新的电影都有新的书会发布。这个也是你需要注意的,不要写着写着,源头就干涸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旦确定了以后就别善变。可能之前已经有老师讲过了,新媒体写作,要注意形成你的个人IP,形成你这个写作账号的垂直度。所以确定后就不要东写写,西写写,毕竟你不是什么文化名人,没有人愿意来看你的杂谈。



第4,“阅读”和写作的矛盾


我不是在这里语出惊人,哗众取宠。


当然,阅读肯定是写作的必须的前提,这是毋庸置疑的。


你的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有输入才有输出,这些你阅读的书籍、看得电影、听得音乐,是你真正的写作原动力。


而我这里所说的矛盾,指的不是读书,而是读和你写作相同题材的作者的作品。


见过很多教人写作的文章,说要懂得模仿,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

这里面的抄,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


我为什么说阅读相关作者的作品会和写作产生矛盾,主要是指在你模仿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去直接抄袭别人的内容,但是你肯定在文章的结构上,进行有意无意的仿效。


什么意思呢?


比如当你还是新手的时候,你准备写影评,你模仿几位大号的作者,例如独立鱼电影,sir电影等等,模仿别人的结构,你觉得哇塞,原来写作跟当初古代写八股文一样,只要把电影名字一换、内容一换,照着人家的格式写,真的也因此收获了一批粉丝、流量也还行。


但是你记住,这是错觉,新手都有福利期。


这件事情如果持续下去,你会发现,其实你在做的,已经不是创作了,而是“填空”,你的作品全都是人家的印记。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会渐渐失去血肉,成为一盘散沙,是没有灵魂的作品,你会失去创作带来的快感,久而久之,也渐渐失去了对于写作的兴趣,逐渐放弃。


所以我建议,如果是新手,找好几位相关题材的大V,模仿他们行文的结构、写作的方式和思路,可以持续一两个月,然后,请减少你阅读这些文章的时间,还是把经历放在读书上。同时,尽量忘记那些条条框框,寻找属于自己的模式。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就跟我们IT开发一款产品、一款软件一样,没有什么必然的模式、,写作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套用的结构,都是找准一个方向后,反复的试错,然后调整,这个过程,也是写作中非常有意思的环节,当你一味地偷懒,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这个习惯一旦养成,是非常有害的。


写作是一件非常消耗精神的工作,如果你输入的只是这些碎片的文章,本身你也是无法聚集属于自己的写作能量场的,能量场从哪里来,只有从经典中来,他们才是真正能够带给你最原始的、最纯粹的知识与历经时间检验后沉淀的感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是一场矛盾的修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