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能借我瓶奶吗

到二七游玩,一路观景,一直到下午六点,天渐黑。略感口渴,便走进超市买些喝的,付完钱走出超市。“叔叔能借我瓶奶喝吗”稚嫩的声音出现在耳边,去寻,便看到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天真的望着自己。

赶忙从袋中取出一瓶奶,你妈妈那,我问男孩,男孩指向不远处,顺着男孩指向的方向看去,看到一大概,三十岁的妇女推着婴儿车,车中还有一婴儿。男孩母亲看到我望向她,便推着婴儿车躲开了我的视野。给了男孩一瓶奶,男孩道谢后便离开了。

回到住处,回忆刚刚的画面,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但就是说不上来。思索许久发现有两件事让我不解,其一,他怎么知道我袋中有奶(我从超市出来背向他)。其二,为何要用“借”这个字,而不是“给”。

首先我们来分析第一个问题,超市门及四周是用透明玻璃做的,从外边极易看到里边,而当时我出来时是背向男孩的,况且袋子是不透明材质做的。所以男孩是在外边盯着我选择商品的,也就是可以说,从我进超市那一刻起,我便是他的物色对象。而他说话的语气,及方式极为老练,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这绝非是他第一次向陌生人“借”东西。

其次,为何要用“借”这个字,而不是给。我在车站或是路口又或是马路上,见过太多那些以靠“丢钱包”为生活来源的人。起初我也相信他们丢了钱包,但短短的一个小时内,我碰到了三次甚至四次这种所谓的钱包的丢了的人,我该怎么相信这是巧合,又该怎么相信被偷只是偶然。更有甚者,组团丢钱包,钱包还能组团丢?我没办法说服我自己,那些人真的丢了钱包,他们往往都是借钱,而借东西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多么希望,那个男孩是因为忘记带钱,碰巧口渴,而遇到我借了瓶奶,而不是刻意的去“借”。但事实是什么样,未知。

在住处,久久未眠,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借”奶只是那次的偶然,那便无可非议,直接给他就行了。如果是常常这么去刻意的“借”奶,那我这么直接给他着实不妥,因为那样,会在他的人生观里养成不劳而获这一畸形的认知。不利于他的成长,况且处在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奶可以给,关键在于怎么给,怎么让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无非就是“借”的方式。抛弃不劳而获直接给的这种方式。我可以在“借”他前,让他给我背首古诗。让他知道知识是可以换取食物的,同时也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这种方式的存在。也可以让他替自己去跑腿,买个小商品或是丢个垃圾这种小事情,让他知道劳动可以换取食物。

还是希望借奶只是个偶然,但愿是我多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叔叔能借我瓶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