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高手
我们都希望成为高手,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高手呢?
如果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凭借自己的知识处理,他无疑就是一个高手。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查理·芒格。他就拥有数百个思维模型,用来应对碰到的各种问题。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他也拥有500多条生活工作原则构成的知识体系。
他们就是因为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所以能从容应对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
那么,如果我们g能学会他们这些模型,是不是也能获得快速成长呢?
思路确实不错,于是很多人就开始积极学这些高手策略,他们勤奋努力,认真看书,画思维导图,整理模型,张口就是概念,闭口就会提到模型。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即便你学会了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但你在使用的时候仍然不会成功。
我们的确学了那么多的原则和方法。可是真正碰到问题的时候,却仍然无法良好处理。
02 问题在哪里
于是我们就归咎于也许知识学的还不够多,也许是因为我们体系还不够完善,也许我还我们还需要再等等,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有用的知识。我们记住了英汉大字典是不是就获得了很好的英语对话能力?
我们记住了查理·芒格的模型结构,是不是就拥有了和他一样的理财水准?
我们学了AI的所有知识,是不是就代表我们能够善用AI?
无数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所记得的知识和能否具体使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你只是学了记了这些知识,这只是一个智力游戏,你也只是记住而已。
只有当我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正确行动的时候,这些知识才真的属于我们自己,才真的有用。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成长,真正该关心的并不是我们知道或者是理解了多少别人的原则方法、模型,而是有多少我们可以进行应用,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03 真正有用的知识
所以知识不代表能力,只有能用的知识才真正属于我们。
如果你能看明白这样一个基本点,自然也就能够理解如何提高认知。
不断阅读学知识的过程中,形式上是不是完整根本无关紧要。
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一定要阅读完一整本书,一定要分节的认真做读书笔记,画知识导图进行记录。
我们只需要在书中找到一个知识,哪怕只有一个,真正对于我们有用的知识,能够为我们所用,就足够了。
至于书是不是看完,笔记有没有做,思维导图有没有画,又有什么关系。
与其花费时间,注意那些完全无法为我们所用的知识,你还不如花心思,在真正对于我们有用的知识上,因为只有它才能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能力。
当别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除非我们有过相似的经历,否则我们永远看不懂这些道理。
换言之,你只能理解你能够理解的,而超越你认知范围的,对于你而言,你是无法接受的。
04 触动我们的知识
根据能力法则,我们的认知也没有办法随意发展,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向外延伸。
所以只有那些和我们的认知范围相匹配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理解,才能接受,也才能使用。
其实不与我们相匹配的知识,即便我们认真看了、学了、记了,也始终无法与我们现在的体系相互匹配,自然无法应用。
所以如果你想进行真正的自我提升,需要做的并不是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去阅读一整本书,去做完整的读书笔记,去换思维导图。
我们应该对那些知识进行筛选,只有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感悟的,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接受的,也才是我们需要花力气纳入我们现有认知体系的知识。
而至于其他的,不妨放开,因为无法触动你的那些知识,至少在目前无法为我所用,那把它舍弃又如何?
所以当你坚持了一段时间,买了很多书,学了很多东西,报了很多的高端培训班,这似乎并无长进,并无收获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的方法是不是真的有用?
所有记不住、不能为我所用的,其实都根本毫无意义。
因为我们永远关注是自我成长,只有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才能为我所用。
所以与其,浪费我们的精力,去全盘接受完全不属于我们的知识,不如集中精力对它们先进行筛选,就以是否能触动我们作为判断标准。专注于触动我们的知识,并且想方设法的去用它实践。
在应用过程中,把它引入我们原有的认知体系,建立联系,让它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也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