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同行好友聊天,她最近状态不是特别好,几乎陷入到抑郁当中。行业的状况,双减的冲击,我和她都被卷入,从前的高薪酬以及随着行业水涨船高的气象一去不复返了。我的境遇和她略有不同:在双减政令下来之前,我已经主动辞职2个月之久,而她是政令来了2个月之后被离职的。尽管我心态还好,但看到她如此之状,也心有戚戚。昨天聊天的时候,我和她开始了一场关于价值的讨论,记录如下。
我鼓励她:现在大势如此了,我们改变不了。在改变不了的情况下,就去做一些永远正确的事情吧,比如运动,比如学习。
她:我知道运动和学习是正确的,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或者,你去做一件值得做的小事,然后坚持朋友圈打卡,或许就会好起来呢?
她:我根本就不想去做。做这些有什么价值呢?有什么意义呢?
我恼了:你反复说“有什么意义”,请问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有价值”。一个词语的内涵你都没界定清楚,如何探讨!
她:你看,我做这个做那个,但是行业这样了,我去找工作,也就税前一万多点;或者去偷偷教几个学生,挣点钱,还不能光明正大。无论我怎么做,都会这样了。
我:那你所谓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说白了就是做这些事情,不能让你挣到像以前那么多的钱吧?
她:是,挣不到足够多的钱,就是没意义,没价值。
我: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评判标准是一维的,有且只有一条:能让你挣到多少钱?
她:(沉默)你说你本领再高,你挣不到钱,你就是没用。一个人,你要挣不到足够多的钱,你就是垃圾。
我: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看,我也只能算个垃圾了。但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垃圾。你知道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吗?他们认为即使有客观事物,也无法被我们感知的。因为客观事物一旦被我们感知到,那就会被我们自身的感知、认知所扭曲。所以,一切我们认为的客观,都是被我们扭曲了的客观。这就是现在流行的灵修、各种培训课,为什么要让我们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的原因了。
她:我在各种心理学课程里听过。
我:是的。你看,你现在认为的自己境况糟糕,可能并非是境况如此,而是你的心态、你的认知造成的。拿你、我对比,境况几乎完全相同,而且你的经济条件比我的好太多,但是我们状态却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明证。你看,你对自己的指责和评判,拿的都是挣钱多少来衡量的。这个评判标准,是值得商榷的。
她:是的,我每天都是这样对自己说的:你挣不到以前那么多的钱,就是你没用;以前你能挣到那么多钱,不是因为你有本领,而是因为你走了狗屎运了,踩到了行业上升点上了。
我:你的归因出了问题了。挣不到钱,不是因为我们没用,而是行业大势如此。刚刚降临的灾难,不要期待转眼就能挣扎出来,需要时间。挣到了钱,确实有行业上升的红利,但也有我们自己拼命努力学习、拼命工作的缘由。看清时代的红利与局限,看清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这样心态会平和很多。
她:理智上我知道你是对的,但情感上我还是走不出来。
我:理解的,慢慢来。我建议你去听听哲学课。
她:我听不进去哲学课,我觉得完全没有用的课。
我:哈哈,是的,哲学课从能否帮助你挣到钱这个点上来说,确实是没有用的。你看,评判标准又一次浮现——能否帮助你挣到钱。
她:是的。我总是这么考虑:要么正在挣钱;要么虽然没挣到钱,但是是走在了能挣到钱的路上。而现在这样,一眼看不到挣钱的希望,我就没有行动的力量。
我:哈哈,你看见了你内心的评价标准了吗?你看到了你的价值观了吗?自始至终只有一维。看见这个很重要。我之前推荐你的那个哲学课,里面就有讲到一个咱们民族的劣根性,我觉得很精辟。
她:什么民族的劣根性?
我: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什么东西拿来,都先看有没用什么实用价值,都先看怎么用。一旦没有实用价值,都会舍弃掉。这种实用价值取向,都渗透到了骨髓里,甚至连引进西方的哲学,都是实用主义哲学。所以你看,我们对唯心主义哲学、对王阳明心学,一直是嘲笑的状态。但你看看,你学习的心理学,是不是很多都是唯心主义倾向呢?
她:是的。这个我没有想过,不过,我确实有这种倾向。我连看书,很多时候都会看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能不能拿来用。
我:是吧?这个我懂。我向你、还有其他朋友推荐过一些我认为很深刻的书,大家都给我反馈,我推荐的书是看不下去的。确实很多书实用性不强。
她:是的,你给我推荐的那个印度哲学家的书,我就是读不下去。我想起了你之前说的那个问题:缺少深层追问的力量。我确实就是这样,对一个问题很少向你那样刨根究底地去思考,我往往追问到够用了就停止了。
我:我也不是想进行深层追问的,我只是对一个知识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为什么。我后来做测试,才发现自己的第一优势就是“学习”。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问有啥用。所以你看,虽然我读了很多书,但是这些书都还是书,没有变成钱,哈哈……
她:实用主义也并非一无是处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