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三个黄金时代,夹杂黑暗时代,如今正在迎来第四个黄金时代

很多思想家对监狱颇感兴趣。胡适曾经说过:

“我梦想一个理想的牢狱,我在那里面受十年或十五年的监禁。在那里面,我不许见客,不许见亲属,只有星期日可以会见他们。可是我可以读书,可以向外面各图书馆借书进来看,可以把我自己的藏书搬一部分进来用……”

胡适没有蹲过监狱。他一生都活在人情世事的纷扰中,几乎每个社交场的人都以“我的朋友胡适”抬高身价,李敖说他“一个那么重要的人,做了那么多不重要的事”。

所以他用“监狱”,来表达渴望不受打扰全心读书的环境的心情。无独有偶,陈独秀也曾发表过一篇《研究室与监狱》,对监狱的评价更是奇葩:

“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可是实实在在地在监狱里呆过的人。但在监狱里,他可没做出什么研究。反倒出狱后,搞了一个party,改变了中国社会。

——不过,真有拿监狱当研究室,产出丰富研究成果的人。

笔者面前的这套《中国人史纲》,浙江文艺出版社新推,厚达800多页,80万字,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在九年坐牢期间,苦读中国史书的结果。而且,他在坐牢期间写作的成果还不止这一套:另外还有《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两本著作。

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通许县,祖籍河南辉县。生日无考,后来把自己入狱的3月7日作为生日。初名郭定生,后改名郭立邦、郭衣洞。

1949年后前往台湾,1953开始发表作品,此后一直写小说、写杂文,笔耕不辍。曾任台湾《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

1968年,他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

《中国人史纲》的写作,对于柏杨本人来说,是写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一次重要提升:在他在入狱之前,他只是个不痛不痒的批判者。正如李敖讥笑他的,攻击上限从来没有超过警察局长,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中国人史纲》之后,柏杨的思想反思达到一个新高度,进入文化批判的领域。他对这个民族,抱有一种爱之深、恨之切的心情来写作,深厚的史学功底,无疑厚重了他的作品力度。

一、三个黄金时代,一代不如一代

传统儒家论史,认为人类最美好的时代是上三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才是人类最美好的时代,历史则表现出“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柏杨先生并不崇尚上三代,但对照他所说的中国人的三个黄金,也可以略有这样的下滑趋势。

1、第一个黄金时代——大黄金时代

第一个黄金时代,从公元前五世纪开始,一直到前一世纪,绵延四百余年。它包括了春秋战国和秦、西汉时代,是奴隶制度没落,土地所有权开始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的时代。由于社会结构巨变,思想学术界呈现出百花怒放的奇观。

对于这个黄金时代,柏杨不吝赞美:

“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在这个时代中萌芽成长。最主要的有四大学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美不胜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纷纷出现,光芒四射,使华夏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的辉煌时代。”

“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全由华夏民族单独完成。这是华夏民族生命力最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所以我们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大黄金时代——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

2、第二个黄金时代——李世民时代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接近一半时间在黄金时代之内。

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来临,柏杨指出,李世民个人的优秀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他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无限权力的毒牙,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向理性屈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李世民大帝的伟大在此。“

3、第三个黄金时代——清朝初期 

第三个黄金时代,始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终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属于清朝前期。

柏杨指出,第三个黄金时代带给中国的不是第一个黄金时代那种澎湃的学术思潮,也不是第二个黄金时代那种英雄气吞山河的气概;仅仅是一百年的和平与秩序。他沉痛地指出:

“这本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最低的功能,但它在中国已绝迹了很久。但比起明王朝和更早的蒙古帝国统治时代,这一百余年间的中国人民,好像活在天堂。”

从民族主义的立场,他认为“第三个黄金时代的最伟大的成就,在于满洲人的清政府为中国开辟了广袤的疆土。……清政府为中国增加的领土,超过从明王朝承袭下来的中国领土的三倍。”

为什么柏杨会有这样的下行式的评价?关键在于他的历史观。

柏杨之论史,立足于人性。他判断一个社会和朝代的好坏,主要从这个社会的文化制度对于人性的作用来评价。传统文化导致人性变得污浊,导致传统社会从清泉变为“酱缸”。——这是他的著名的“酱缸文化”论。

二、“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个想法,他想选择历来极其特别而又极其能代表中国人性质的一种人物,做一部“中国人史”。遗憾的是,鲁迅先生最后没写成这样的一部书。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庶几可以弥补这个遗憾。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书,是一个真正以平民视角写的历史。

柏杨先生说:“我建立我自己最基本的史观,就是我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写嘉言懿行;我想突破两千年以来被视为正统的、以朝代为单元的体裁。”

这想法后来凝固为两句话,刻在他的墓碑上:“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站在苍生、小民的立场上,他对传统专制制度的批判就很激烈了。

因为近年来一些通俗说史的畅销书的演绎,很多人对于明王朝抱有很多的好感。但细想下来,明朝实在不是个很好的朝代。鲁迅先生说:“明则无赖儿郎。”可不要小瞧了这个“无赖儿郎”,其实就是说这是个耍流氓的王朝嘛!

柏杨说,中国悠久而光辉的文化发展,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时,开始由灿烂而平静。十二、十三世纪宋王朝理学道学兴起时,开始沉淀。到十四世纪末期,这河流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构成一个最庞大最可哀的时代。

使中国社会进入酱缸文化的关键人物是朱元璋。他是一个心里极度扭曲的人物。他对中国人最严重的伤害,一方面是在政治上滥杀无辜,建立起的绝对专制集权制度;另一方面是用文字狱加八股文,彻底否定人性的尊严,形成酱缸文化的主要特征。

柏杨认为,中国文化和物质文明,一直到十四世纪都比欧洲进步,但朱元璋使这种进步停止。以致十九世纪欧洲人侵入中国时,中国已堕落成一个白痴般的部落,至少落后三百年,植根于此。

满人入关,起自十四世纪的大黑暗暂时停止。清政府初期以其旺盛活力,一鼓作气地为中国扩张出广大的空间。但在内政上,他们没有可以跟他们军事力量相称的政治能力,以致把明政府的罪恶传统,大多数都接受下来。

任何政权都是一个有机体。清政府的青春期一过,大黑暗四面八方反扑而至。大黑暗重启的关键人物,就是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最癫狂的乾隆皇帝,以及他所重用的和珅:

“弘历跟和珅两个满洲肥佬,密切合作,倾所有的力量,把清王朝的根基凿空,把大黑暗招回。”

三、柏杨的赤子之心:“重回大陆真好!”

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对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耿耿于怀,甚至质疑柏杨的立场。殊不知,“爱之深,痛之切”,学者的责任是批评。这固然是那些只会把“热爱”理解为说“过年话”、讨口彩的菲薄者所不能理解的。

事实上,柏杨严厉批判的,是泯灭人性的专制帝王制度。他对于当今时代的中国,则抱有充分的期待:“奄奄一息的华夏人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的和强大光荣的角色,而且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从其实际行动上来看,柏杨先生也可以称得上爱国者,且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006年,86岁的柏杨先生身体每况愈下,几次突发状况入院。自知余日不多,他开始考虑身后事,决定把他的文物文献资料(一共56项、11745件)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此事当时在海峡两岸产生广泛影响,有人指责他在台湾生活几十年,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料留在台湾。对此,柏杨非常坚定地回应:“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意的,管他们说好说坏,甚至骂我,我也坚定不移。”

柏杨先生一直有着浓郁的乡愁。1988年,柏杨回故乡河南拜祭父亲墓时,手抚墓碑含泪感慨:“我本该埋在这里,却要埋在台湾。”

在去世之前,柏杨行动不便,花费两个钟头的时间写下六个字:“重回大陆真好!”

2008年4月29日,柏杨因肺炎呼吸衰竭于台北病逝。他的亲人和朋友,在他曾经服刑十年的绿岛和台东中间的海域抛洒骨灰时,想起柏杨“重回大陆”的遗愿,临时决定留下一部分骨灰回大陆。

两年后,2010年9月12日,柏杨的部分骨灰终于在河南新郑市龙湖镇的福寿园陵园入土。游荡了半个世纪后,柏杨终于安眠中原大地。

小结:体会思维的乐趣

评价史书水平的高下,关键在于“史识”。写一部史书,如果没有自己的观念贯穿在里面,不过是一个记录员,而非历史学家。

譬如司马迁写《史记》,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目的也是为了贯穿自己的理念。即以当代西方学者的史学巨著而言,无不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史观而有价值,如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作者乃是以整个人类历史、二十六个文明的发展,阐述其“挑战-回应”的文明史观。

以此为衡准,《中国人史纲》可谓有着自己卓识的史学著作。虽然客观来讲,在造诣上不可以与以上巨著比肩,但放诸近百年来的中国史学界,必然是有自己一席之地的著作。

很多人以书中一些史实的差池为证据,批评柏杨的历史水准。其实对于细节的把握偶有失误,是治通史者,尤其是以个人之力治通史者难以避免的。《历史研究》《资治通鉴》等鸿篇巨制,都没少被这样批评过。

说到底,怎能因细部失误,而放弃阅读本书将会收获的思维乐趣呢?纵横捭阖几千年、几乎每页都有拍案称奇的庙宇,这是《中国人史纲》将会带给你的阅读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三个黄金时代,夹杂黑暗时代,如今正在迎来第四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