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宽恕曾经伤害过你的坏人或者仇人吗?

小时候,其实也不小了,年轻的时候,读鲁迅先生关于遗嘱的一篇文章《死》,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那时候不太理解,觉得先生一代文豪,贵为当时文坛宗师级的人物,度量未免也太小。古人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马上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何必带着怨恨离开呢?如今到了我这个年龄,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原先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才发现,原来真的要原谅一个人,是那么的难!

侯耀文生前在谈到自己的徒弟郭德纲时说,郭德纲一路走来非常坎坷,他势必要嫉 恶如仇。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没有经历过磨难和屈辱的人,是很难体会侯耀文评价郭德纲的这句话的。人这辈子成熟与否,是不是白活,与年龄无关,它和人的阅历和经历有关。

一生无忧,依仗父母和祖辈的余荫过着始终逍遥自在的生活;或者一生顺风顺水,从来没有跌过跟头,做一位让人羡慕的成功人士。这种人的人生,其实只过了一部分,人生的酸甜苦辣,人世的世态炎凉,他们不懂。但是,上天是公平的,他们“不懂”的这个代价,必然是让自己的子女或者后人补课。

佛教里面说的“放下”,迷惑了不少的人。执着于这种理念的人,将毫无原则的忍让和退让,想当然地理解成忍辱负重。他们的想法是,以自己的无原则的忍让,换得某种虚幻的某方面的福报。我不是说福报是假的,而是说,这种行为根本换不来他们希望得到的福报!

人吃苦不是坏事儿,人的一生遇到一些挫折和灾难也是难以避免的。面对恶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为了息事宁人,能避开的当然还是避开,没必要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上面。但是,如果退不了躲不开怎么办?那就只能坦然面对。以恶制恶,或者比他还恶。不然,你保护不了自己!

因为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能够改好的坏人都不是真正的坏人!这样的话,也是北大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终其一生得出的结论。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不管是谁,当你面对灾难,面对那些穷凶极恶的仇人或者坏人,他们举起手中的屠刀,恶狠狠地砍向你的时候,是谁在背后为你担惊受怕?当你深陷泥潭,前进不得,退步不能的时候,是谁在为你奔走呼号?你如果中了坏人的奸计,一跤跌倒,再也爬不起来,谁的损失最大?

是你的家人!是你的父母,妻儿,或者兄弟姐妹!你平时结交的那些狐朋狗友,酒肉之交,这个时候不知道已经躲到哪里去了。

你只要想想你的家人,那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弃你不管的亲人,想想他们为你流的眼泪,想想父母的皱纹与白发,想想妻子的恐惧与悲伤,我问你,你有什么资格说你要“放下”?你有什么资格说要“宽恕”?亲人们允许你这样说了吗?

当然,我们知道还有几句话,都是劝我们的。一句话是,“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一句话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有一句话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些话都是对的。可是,所有这些话正确的前提,是:

第一,坏人已经没有了任何继续作恶的能力和条件,并且已经彻底地放弃了想要继续作恶的念头;

第二、坏人已经在别的地方或别的方面受到了足够的惩罚;

第三、你本人当前的实力已经强大到足以碾压坏人极盛时期的能力,现在只是不想动手而已。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然,空谈饶恕,妄议宽恕,就是在自欺欺人!在哄着自己玩儿,自己感动自己。

这样一想,回过头来,再看先生的遗言,真的是对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鲁迅先生一生磊落,从不妄言,即便是临死前的话,也是坦坦荡荡,毫不虚饰。怪不得很多人说,少年不懂鲁迅,一旦读懂了的时候,发觉自己已经是快要老了的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宽恕曾经伤害过你的坏人或者仇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