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点绛唇》:我所遗憾的,是不能与鸿雁比翼高飞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的名臣,同时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诗文风格清新平易,但令人遗憾的是,王禹偁的词仅仅流传下来一首《点绛唇》,它的原文如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本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让初读之人感到突兀,雨怎么会恨呢?云怎么会愁?但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词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明是自己恨、自己愁,偏偏要说成“雨恨云愁”,这就巧妙地把自身的主观情感投射到了客观事物上,为全词罩上了一层暗色。

词的开篇让读者觉得压抑,但词人的笔触随之一转,虽然暗云蔽空,细雨绵绵,但“江南依旧称佳丽”,江南的风景依旧称得上佳丽。“佳丽”一词为全词带来一抹亮色,稍稍冲淡了那种由“雨恨云愁”所带来的压抑感。

“佳丽”一句是总写江南的风景,词人生怕读者不能领会江南之佳丽,于是精心选择了两个特写镜头,“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请看吧,在蒙蒙的细雨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如此景致,是词人亲身领略到的,但依然化解不了心中的愁与恨。不然的话,词人绝不会在一开头就写“雨恨云愁”了。

词人到底在恨些什么?愁些什么呢?问题的答案就在下片,“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在天地相接的极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向远处飞去。原来,词人是看到高飞的鸿雁了。有人会问,大雁有什么特别的?为何看到它就恨,就愁呢?

这是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鸿雁能自在高飞,东南西北,随心所欲。从这一点来说,鸿雁竟成了远大志向的象征了。在这首词中,词人看到鸿雁,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子夏曰:“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内心深处大多有一种自我期许,那就是成就一番事业。王禹偁对自己也有这样的期许,但是他中进士之后只担任了长洲(今苏州)知县,与他的雄心壮志还有很大的距离。

词人的远大志向得不到机会实现,他自然会怅然若失,“此时凝睇”,竟对着鸿雁远去的方向发起呆来。然而,更令词人惆怅的是“谁会凭栏意”,自己心中的苦闷无处倾诉,心中郁结的愁和恨自然又深了一层。试想,没有机会像鸿雁那般自由高飞,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人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禹偁《点绛唇》:我所遗憾的,是不能与鸿雁比翼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