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是一部小说,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本回忆录,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本心灵治愈的书籍。

塔拉•韦斯特弗在书的最后写到,正是因为教育让她获得了另外一种生活,跟原来的家庭彻底分离。而在我看来,这种分离的代价确实太大了,特别是关于我们的信念,信仰,认知系统的改变,作者无比细腻的笔风带领我们感受着她的感受,有伤感更有触动。

当我们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时,面对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再回忆自己在农村老家的辛勤劳碌艰难生活,我们有时候都会迷失自己。而作者要面对的是两种信念系统的冲突,犯有躁郁症的父亲坚定地信仰上帝和世界末日的到来,用16年的时间将这些观念牢牢地植入进了塔拉的心中。就算塔拉后来到了杨百翰大学,剑桥大学甚至哈佛大学,她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冲突和矛盾。

从塔拉的哥哥姐姐们对父亲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到走出了家庭的泰勒,理查德和塔拉三个博士,因为接受了教育的原因而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作者写到,我们从多种知识,观点中能够得到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从和迷信。而另外的几个姐姐哥哥因为在经济上依然依赖他们的父母,因此他们选择相信和支持他们的父母,一个家庭就这样被一分为二。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躁郁症问题的父亲会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可以从多个纬度去领悟:1、我们更多的会关注躁郁症,但是却很少关注躁郁症对于家庭特别是孩子的伤害;2、16岁以前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塔拉,怎样读完了大学又读完了博士,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奋斗史去读;3、在原生家庭摩门教的信仰之下,获得了自己的思想观念相信科学,然后在两种信念系统中如何获得平衡,并且最终让科学占了上风,这也是一本关于心理学探讨的书。

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过去虚无缥缈,未来更有力量”,塔拉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获得了新生,虽然这种新生有痛苦有徘徊有怀疑有伤悲,但是作者依然坚定地选择走了出来,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改变?塔拉用了两个字“教育”。

我们永远也不会体会到那种生活的状态,家里不装电视不装电话,父母亲不带孩子去看医生只相信自制的草药和上帝,父亲相信世界末日的到来,带领孩子们挖防空洞储备粮食,汽油和弹药,若不是借助作者这支笔我们谁能体会甚至想象那样的生活,这就是阅读的乐趣。读书就是在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我昨天下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今天又花了两个小时终于把这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看完了。

感谢作者那么细腻的文笔,她写到了爱荷达州的山和雪,那些在废料场剪铁,在深夜里开车的场景,画面感极强,写到肖恩如何羞辱殴打自己,写到卢克的双脚被汽油烧着了站在垃圾桶里,写到爸爸被爆炸后的种种表现,你又会觉得生活的残忍和困难;然后再写到肖恩躁郁症变成与爸爸如出一辙,读到此处竟然有了一种《百年孤独》的伤感无奈,感慨世道之轮回。我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这样的隐喻,但我读来作者是在庆幸自己终于通过读书重构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最近读了三本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摆渡人》和这本《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最好,《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排第二,《摆渡人》只能排在第三位。因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制造的冲突感最强烈,一个人如何颠覆旧知重塑自我,这是关于救赎的一本书;《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有点魔幻色彩,读起来像是一本杂文;至于《摆渡人》故事线或许单薄了一些迪伦和摆渡人崔斯坦的爱情故事,虽然作者的笔触也很细腻,但是个人觉得没有《暮光之城》读起来耐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