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真正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人却很少。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途,有些人是停滞不前不知怎么走,有些人是走错了路总也到达不了,还有些人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去哪里,甚至还有些人放弃了自己原本想走的路,去追随其他人的脚步~~~~~~
你了解你的恐惧吗?
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静是一个小城市的老师,她觉得自己不该是守着一份工资不高但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退休,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她想过去大城市工作,但又害怕在大城市找不到好工作,想过通过考研来摆脱自己的现状,又担心复习考不上怎么办,静也想过实在不行的话谈段恋爱算了,但又怕对象成为未来发展的阻碍。
看到这个故事,我就像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想这个但又怕万一怎么办,生生把自己困在恐惧里。古典老师在书里说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中,自己突然很弱小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了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多希望有一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一定可以成功,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这样说”。
这种感觉我经历过很多次,在那个时候感觉做什么选择都害怕,在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多么希望对方能说一句“你这样肯定可以的,一定可以成功”,但没有人会这样说,就算别人这么说了,你也会怀疑,因为你的恐惧依旧存在,就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你,把你困在里面。
《面对恐惧,从容面对》里,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个层次: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当我们恐惧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一直停留在恐惧的情绪包围中,却没有去想过自己究竟恐惧什么。比如我之前害怕去大城市,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我害怕的不是去大城市,而是去了那边混不好,但是在最深的层次,我真正害怕的不是混不好,而是我没有办法去面对自己混不好的情况,这是我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恐惧。当你找到你真正恐惧的东西后,你再去看:混不好会怎么样呢,不就是自己会觉得很失败,亲人朋友会说三道四,还有就是会浪费些时间。亲人朋友的看法很重要吗,说两句会死吗,相信你肯定会说不会。至于浪费时间?不去尝试你不会知道这个结果,不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至于失败,那又如何,不能面对吗,最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到东西站起来。想完这些你还害怕吗,我想答案肯定是不。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下次再恐惧什么事而不敢去做的时候,首先记得问问自己究竟在恐惧什么,然后你再比较下两种选择有哪些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然后问自己如果不去做这件你害怕的事情,你会有什么损失,你会不会遗憾,我想你的内心会告诉你答案的。
如何更好地作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的三个阶段
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一旦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我就会全力以赴投入,现在这样只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我一辈子热爱的事情。我们都觉得只有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我们才会全情投入,才值得我们全情投入。
职业就像恋爱一样,你在当初遇见你爱的人的时候,你知道你以后会这么爱他吗;你现在爱的这个人,你确定你以后会一如既往地爱他吗?我想没有人可以给我百分百肯定的答案。我们总想等着一个一辈子热爱的事业出现,然后全情投入,这样不至于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你又怎么确定这个是你一辈子的热爱呢?
兴趣有三种境界:兴趣、乐趣和志趣
兴趣是让你好奇的东西,让你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兴趣被快乐地强化过后,就会成为乐趣。
乐趣会让你在其中获得快乐,也让你可以快乐地进入其中。
志趣会让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你觉得可以投入一辈子。
古典老师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但是到了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而最糟糕的方式莫过于这样——年轻的时候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你看到谁都一见钟情。
职业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不妨大胆一些,跟着自己的好奇心多去尝试和体验一些工作,慢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些,然后专注于其中一个。
打破“后来”模式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不管是职业也好,恋爱也好,生活也好,我们总是在明白什么是最好的选择时,最好的选择已离我们而去,追悔莫及,可很多事情没有重来的机会。人生就像一个流水线,而且是单程的流水线,所有选择都摆在传送带上,我们只能选择拿与不拿,同类的选择也只能拿一个,拿早了我们会害怕后面还有更好的,拿晚了又会发现最好的已经被错过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想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你拿到的是所有中最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传送带上所有的选择,而且传送带不会再倒回来,所以我们只能采取最稳妥的方式。
古典老师给的方式是: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找到“基准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如果总数是是100,把前面37个作为观察样本,对最好的做一个判断和了解(也就是“基准线”),然后再接下来的63个中,一旦有超过这个数值的,马上作出选择。
愿我们都能在错过中明白如何做最好的选择。
你幸福吗?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负责满足外界要求,而自我系统负责满足内心需求。
社会系统是由社会做的统一标准,有且只有一个标准,比如我们上的大学有等级和优劣,工资有高低,有没有房,开的什么车~~~,而自我系统就是内心幸福,这些不是由工资多少,挣多少钱,有没有房这些来决定的,是由自我满足和内在价值观来决定的。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总是用社会系统去代替自我系统工作,不断地在与他人比较,通过超越别人,来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满足。然后你会发现总是有人工资比你高,也有着没有你努力但却过得比你好的人,然后你会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和追逐的过程中,忘记了去问问自己的内心,这就是你要的快乐吗?
古典老师说:你可以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工作、设置好的方式去竞争、设置好的方式去交换,但是一定不能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幸福。
记得经常问问住在自己内心的那个小人,你幸福吗,不要把它弄丢了。
你还在等什么?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特蕾莎修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是在纠结考虑要不要做一件事情,无非是想会不会很难、会不会成功、失败了怎么办。在你问完身边所有人的意见之后,朋友也给了你一些建议,但你发现自己还是很纠结,然后继续新一轮的纠结,而时间就在你的不断纠结中过去了~~~~
其实做一件事没有人规定一定要成功才去做啊,你花在纠结上的时间或许你已经做完一半了,“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花时间去等待去纠结,不会有任何结果,真正去做了才会有结果。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做一件事,成功了是成就事件,失败了是智慧”,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