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踏进职场那一刻记为一个职场人的“0岁”,那么倒推3年,从一个人刚刚结束大一生活开始,他就进入了“职场预备期”,可以算作“-3岁”;同理,进入职场的头三年,在各项能力都在积累的这段时间,他就处在“1~3岁”。
作为一个比职场新人成熟那么一点点的“老鸟”,我希望这篇干货能对你起到一点点作用,帮你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
给-3~-1岁职场人的建议:
1. 我知道你觉得自己还年轻,工作这件事离你还远,毕竟你刚刚挤过独木桥,才开始自己惬意的大学生活。
我不想打击你,但工作这件事真的是越早开始准备越好。否则开始工作后,你就会发现别人早已经“抢跑”了,而你还完全不能适应那样的节奏。
2. 多去做一些实习而非兼职。
我对这两者的定义区分在于,你是为了钱,还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如果你的家庭还有能力供你上大学,那就别在这几年急着赚钱了。去找一个靠谱的实习公司,去“试错”,看看这是不是你未来想要工作的行业或者岗位。
如果对方不给钱,挺正常的,毕竟你是去学习的,只要能真的积累到经验就够了。如果他们愿意给钱,那么越多越好,钱越多,越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你有能力。
3. 如果你想在未来走自己的专业路线,听我的,别去选那些特别容易拿高分的课。
很好看的成绩并不能等同于你的能力,倒不如去学那些真正跟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如果你不清楚哪些课才是“紧密相关”,去看你这个专业对应的招聘信息,或者问问正在从事专业工作的学长学姐,他们会告诉你答案。
4. 学校里常常有一门接近于“形同虚设”的课,它的名字叫做“大学生职业规划”。相信我,这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你不仅要取得高分,还要真正用心去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如果有条件,你甚至可以在大学期间(甚至高考后选专业时)去找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进行指导。职业发展这条路,你越早找到方向,越是能少走弯路。
5. 多认识一些各个专业的朋友,多给学校里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这些人现在还不能称作是你的“人脉”,但是3年后、5年后,甚至是更长远的时间,这群人会对你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你从事专业工作的情况下。
给-1~0岁职场人的建议:
6. 认真地“筹备”你的简历。没错,我用的是“筹备”而不是“制作”。
一张花花绿绿的模板只能显示出你的稚嫩与零经验,并不能给你加多少分。与之相比,在临近步入职场的这一年,你需要认真梳理一下自己过去的经验,提炼出一些与应聘岗位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你想走专业研究路线,在校成绩或者奖学金等能帮你增色不少;如果你打算应聘类似于“管培生”或公职人员这样的岗位,学生或者是社团经历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应聘的是类似律师、财务、运营这样的岗位,再好的成绩也比不上一份有说服力的实习经验。
尽早筹备,才能拿到求职“入场券”。
7. 开始进行求职模拟。
即便离真正走进职场还有一年,我也建议你开始进入求职状态。比如拿着自己的简历去逛一逛校园招聘会,或者开始在网上寻找一些实习机会。学校里的“模拟面试大赛”办的再好,也毕竟不是真实的求职环境。不如真真切切地去走一遭,失败了就当积累经验,成功了就可以积累一段实习经验。何乐而不为?
8. 开始调整自己的着装风格,从学生范儿慢慢向职场风调整。
每到应届生求职季,淘宝上廉价的西服套装总是销量特别高。的确,应聘时确实需要改变外在形象,并且形象分可能占据了很高的比重。但这项技能也不是换身衣服就能解决的,否则就像是小朋友偷穿了父母的衣服,不合适也不得体。
所以在进入职场半年以前,准职场人就可以先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尝试探索休闲职场范儿,到了面试季就能够驾轻就熟,为自己的表现增色不少。
9. 求职并不是只有海投简历一条路,留意你身边的机会。
很多小白并没有意识到,很多不错的机会就藏在自己的身边,同时获得这样的机会也远比海投有效的多。比如每年都会有大量企业进学校招聘,走校招路线的人基本都能进入面试环节;比如每个专业都会出现一些推荐就职的机会,那些公司你或许没听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靠谱;比如比你高几届的优秀前辈,他们的公司可能存在内推的机会,如果你能主动积极地去争取内推,相当于找到了一条进入大平台的绿色通道。
10. 别急着接第一份offer,尝试三选一。
好多小朋友生怕自己找不到工作,于是只要有公司肯给发offer,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其实,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公司要挑你,你也要挑一挑公司,不要因为先找到工作就洋洋得意,错过了很好的职场发展起点。
给0~1岁职场人的建议:
11. 主动适应环境,而非等待老员工接受你。
即便你性格内向,也要努力适应新的职场环境,而不是被动地等别人主动来“讨好”你。曾经面试过一个小姑娘,在第一家公司待了1个月就辞职了,理由是前公司没人陪她吃午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假如你不去主动努力,没人有空过来接近你。如果连最基础的“破冰”都难做到,你要如何去适应未来的沟通与合作?
12. 收起你的玻璃心,赌气远比不过快速成长重要。
做得好不要沾沾自喜,工资就是对你的肯定;做得不好基本会受到批评,但这也很正常,即便是马云、王健林这样的大咖也一定被骂过。
与其赌气,倒不如在偷偷哭过之后去改变思路,快速成长。负面情绪消耗掉的时间是你自己的,错过的成长机会也是你自己的,没人会为了你的失误买单,倒不如赶紧练就不怕打击的“铁石心肠”。
13. 扔掉“高材生”的光环,此刻的你除了年轻,别的什么都没有。
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带着一股傲气,认为自己最有想法,自己最有创意,别人都是傻X。其实,此刻的你,除了年轻一点之外,恐怕什么都没有。
没有成果的能力永远只是不值钱的潜力,没有作品的创意永远只是飘在空中的欢迎。想的再多,说的再多,都不如闭嘴去行动。把自己所有的本事展现在同事和上司面前,你才是一个有光环的职场人。
14. 初入职场,靠谱的执行力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职场核心竞争力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初入职场的小白,工作经验基本为零,这时候该怎么获得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比其他人高出一截呢?
态度!
这个态度不是你自夸出来的,而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如果别人交代给你的事,你都能120%的完成,即便完不成也是努力尝试、改进后得出的结论,那你就比其他职场人强大很多,可以提前进入下一段赛道了。
15. 努力成为“好员工”,而不是去做“大家都喜欢的菜鸟”。
人际关系是职场中很重要的环节,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夸你好。老员工夸你,多半是因为你对他们很有用,而并非你真的很好。同时,你对他们有用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帮拿外卖、打扫卫生、加班打杂……
这样的工作做再久,你也不过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菜鸟,好用,但是毫无价值。
与其想方设法让别人夸你好,倒不如真正挖掘出自己的价值。打杂的事偶尔做做就好,别让它挡住了你成长的那条重要通道。
给1~3岁职场人的建议:
16. 别轻易裸辞,冲动虽爽但后患无穷。
很多职场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没那么满意,一方面钱少事多,另一方面又觉得没啥前途。我不建议你继续忍下去,也不建议你盲目裸辞。我想请你先看看那些比你早入职3年、5年的老员工,他们的状态是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这是你自己的毛病;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借用休息的时间去找新的工作机会吧。别小看眼下这点微薄的收入,它决定了你是不是有资本筛选下一个好机会。
17. 给自己试错的时间,但请给这个时间加上期限。
出入职场可以转行、转岗,甚至是转换城市。每个人都有试错的权利,这个过程能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但是试错并不是无休止的,3年,对于大多数职场新人来说都足够长了。假如尝试3年你还不能定下神来,选定其中一条路努力朝前跑,那就代表你这几年都在“混”。
试错虽好,但也是有成本的,这个高昂的成本就是一去不返的时间。记得及时止损。
18. 别怂,去争取更有挑战的工作。
如果你已经足以胜任眼前的工作任务了,别怂,你可以主动去申请更巨大的挑战。经验这个东西是自己练出来的,站在大神身边近距离观察100次,也比不上自己实际操练1次。
别担心犯错,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驻足原地的人。在挑战的过程中及时跟前辈、上司汇报,始终保持在“微调”的状态中,你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19. 不要相信上司说“年轻人,机会比钱重要。”
机会是有可能比钱重要,但这句话不该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你自己意识到的。如果这句话是上司/前辈/同事告诉你的,很有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你真的没啥本事,或者这个本事还不能赚钱;二是这个平台不行,要么公司没赚到钱,要么公司不肯给你多花钱。
真正的机会,都是要靠金钱或者是资源来衡量的,如果一份工作没有前景也没有“钱景”,可以考虑另谋出路了。
20. 拉开差距的,并不一定是工作内的时间。
最近996的争议越来越大,我的观点是——人与人本就不同,因此没办法用同一个标尺来衡量。我的前公司有两个同事,他们的发展方式就完全不同:A工作的时候特别拼,下班后也经常主动加班积累行业信息;B上班时偶尔浑水摸鱼,但下班后去健身、报班,生活十分充实。
因此在工作中,两个人的成长也是完全不同的。A胜在逻辑缜密,细节之处都把握的非常周全;B把休闲时接触到的创意引到工作中,甚至通过8小时外的培训班连接到了商务合作资源。
所以,拉开差距的究竟是哪部分时间,这些只能靠你自己把握。把精力花在哪里,那里自然有相应的收获。
这20条职场建议,其中有很多都是我自己经历过的坑,或者走过的弯路。看第一遍你可能会觉得“哇,好厉害”;看第二遍你或许会感慨,“这个对目前的我真有用”。然而真正能不能把别人的经验武装在自己身上,就要考验你的深度思考能力和极致践行能力。
希望你能汲取建议,在职场上一路开挂,构建自己的非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