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部永远在路上

——关于18年普法活动的反思

王博文

吾日三省吾身,在他人赞美中肯定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在自我批评中修炼自己;不悟“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达雅自律,更不知“高山仰止,影行行止”的热忱期冀。此刻18年普法活动早已曲终奏雅,但我们却绝不能归马放牛,因为,实践部还需前行,反思便是我们前行的强心剂,给我们砥砺向上的动力。

关于18年的普法活动,我认为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正如我在普法结束时在朋友圈中所说:每一次参与活动的成长就是一种感动,一些感慨,一片感恩。但正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时我们已跳出“当局者迷”的烟雾,旁而视之。在认真总结后,我认为在此次普法活动中,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书面写三点,见面口述一点)

首先在此次普法活动中,我扮演一名审判长,主要负责模拟法庭部分,模拟法庭是一个较为神圣严肃并且很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可以称得上是此次普法活动的亮点。但模拟法庭本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就是作为一个演出,它的趣味性不足,互动性差,时间冗长。正式演出时,在法庭审判的过程中,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枯燥,于是就出现了现场躁动不安,秩序略显混乱的现象。我想在以后的普法中,我们可以适当的缩短模拟法庭的时间,增加一些环节,加强与台下小朋友们的互动性,让整个节目能抓住台下观众的眼球,提升活动的流畅性和连续性。

第二是模拟法庭的演员自身的投入不足。模拟法庭由于台词较多,所以允许演员“照本宣科”式的朗读相关内容,但朗读并不只有平铺直叙的去简单复述,尤其是各个律师在为自己的当事人进行辩护时,“声音低沉,埋头苦念”的姿态,实在是与真实的法庭辩论相差甚远,给严肃的法庭打上了无趣的标签。当然这也与在排练阶段没有认真去关注每一个细节有关,同时也与在写模拟法庭的稿子时受法学知识匮乏的客观限制有着很大关联。因此在以后的普法中,应当在前期观看一些审判视频,同时排练时多引导一下演员,每一排练要重视质的变化而不是量的简单叠加。

第三是活动时对每一节点的细节把控不足。俗话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关于这一点我主要从我扮演审判长这一角色的角度进行阐述。在前期的排练时,我对于策划案中我所写的,所扮演的部分比较熟悉,但没有对整个活动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导致在第一次整体排练时,作为审判长的扮演者,对活动最后的宣誓环节竟毫无准备,给整个排练打了折扣;在活动当天,虽然早早到达演出地点,但没有进行细致的思考关于模拟法庭的每一个环节,没有提前进行话筒试音,在上场时多次出现“靠吼”的状况;在最后的宣誓环节,也没有想到:腾不出手拿话筒的特殊情况,而后在柴江学长的及时救场下,才勉强使节目正常进行。此刻回想起在现场等待开始时,任由大把宝贵的时间从指间悄然流逝,而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这一次给了我惨痛教训,让我深刻明白了这一“细节决定成败”的简单却十分重要的道理。

《黄帝内经》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团体,任何发展的事物都必须注重自我检测,以此发现问题,做出调整。这就好比一棵植物,要使其健康成长,就要重视防治害虫,若待到树干被侵蚀一空再整治,一切就悔之晚矣。同时这次活动也已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次重要经历,让我也确实学到了许多,也看到了每一位同学的付出,总的来说,就是取长补短吧,保持好的,提升不足,让每一年的普法活动都能成为每一位进入实践部人的美好回忆和成长平台。

实践部永远在路上,不彷徨,也不迷茫……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践部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