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读后感

       读过《洞见》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用佛教教义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佛教徒,要用它来做更好的自己。”本书通篇都在讲佛学,但是我却觉得通篇都在讲“自我”,抛弃一切虚幻的假象,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向人们讲述佛学,同时以更高的维度展示“真正的自我”。

人总是喜欢沉浸在短暂的欢愉中,例如文中甜甜圈的例子,其实我们满足的是贪婪的自己,我们渴求的也是那一刻的多巴胺分泌产生的愉悦感,并不在于甜甜圈本身带来的,所以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可能是我们的大脑在欺骗我们。我们的大脑普遍会产生两种幻觉,第一种,是我们认为自己的掌控力比实际的情况强。我们觉得人生尽在掌握,我们有自己的规划,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但实际上,你经常会被命运摆来摆去:你得了一个病,那可能其他的事全都要放下了;你遇到了一个人,整个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走向。所以,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掌控力很强。第二种,是我们自以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幻觉。你以为你是一个高尚的人,你以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以为你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你以为你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其实未必,这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所以作者主张通过不断的冥想,才有机会参悟真相,发现原本的世界之美。

我很不喜欢看书,但是这本可以看一会。初读会感觉有些晦涩,但仔细联想自身,就会恍然,是这样的。幸福感、焦虑、那些横冲直撞无处安放的情绪,原来都是这样的。原来我以前的好的坏的情绪是这样来的,但是文中还讲述了就算我们了解我们的情绪,了解我们的欲望,但是依旧控制不住自己,也许这就是我无法成功减肥的原因吧。但这本书还是比较难懂的,要么就慢慢啃,要么就多读几遍,因为它结合了哲学、科学和佛教等等很多内容,将它们糅合在了一起,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洞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