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自律

    人生苦难重重,不管你是否承认,这都是一个伟大的真理。面对人生这一连串的难题,如何解决呢?作者给出的方案是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自律的四个原则。

    原则一:推迟满足感。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忽视问题的存在或寄希望问题可以自行消失,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但不谋求解决问题,将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你不解决问题,那么你就会变成问题。

    原则二:承担责任。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一点好处也没有;指望别人解决,也不是聪明的做法。我们要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

    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神经官能症“,他们总是认为错在自己。他们常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还有一种“人格失调症”,他们把错误归咎于旁人,他们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另外一种就比较综合,“人格神经官能症“,兼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感;而在别的问题上,他们却一推了之。

    人格失调症的父母容易培养出神经官能症,人格失调症患者嫁祸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子女。他们不履行父母的责任,不给孩子需要的爱和关心。孩子出现问题,他们从来不会自我检讨,而是归咎于教育制度,要么就抱怨和指责别的孩子,认为是他们“带坏”了自己的孩子。嫁祸于人显然是有意逃避责任,父母常常指责孩子:“你们这些孩子,都快把我逼疯了”,“你们的妈妈神经衰弱,都是你们造成的”,“要不是为了抚养你们,我本来可以干一番真正的大事业”。他们为孩子日后逃避责任提供了榜样,还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的婚姻很不幸、我的心理不健康、我的人生潦倒不堪,完全是你们的责任”。孩子将责任归咎与自己,由此成了神经官能症患者。这样的孩子由于缺少关心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经常怀疑自己有严重的能力缺陷。

   这个原则提醒我们“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该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原则三:尊重事实,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作者把我们对现实的观念比喻成一张地图。错误地图的危害不言而喻,为了保持地图内容翔实和准确,需要需要不断修订。

    我们由儿童成长为青年人、中年人乃至老年人,付出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人生观、世界观的地图,似乎各方面都完美无缺。我们想控制周围的一切,使之完全符合我们的地图,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而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如果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不许顶嘴,我们是你们的父母,在家里我们说了算”,“我又老又弱,你为什么还要和我过不去?我这么大年岁,可你居然对我指手画脚”。这种“固步自封”,就仿佛是我们将自己置身于单间牢房,我们“反复呼吸自己释放的恶臭空气”。

    原则四:保持平衡,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方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既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这就是保持平衡。保持平衡意味着“兼容并包”:我们即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以上是作者描述的自律的几个原则,行为当中作者认为自尊自爱是自律的基本。童年时期能得到父母“真正的爱”,让孩子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是自律的起点。从小让孩子认识到“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幼年培养的强大自信,构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童年时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内心的安全感和强大的自信让长大的孩子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

    愿每个小朋友都能获得真正的爱,自尊自爱,内心坚定,自信满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