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8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行为主义”到“活动理论”

(一)“行为”与“活动”的分野

行为主义心理学封闭于个体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它的“行为”概念无非是指“有机体所进行的某种反应”。

“活动理论”中的“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交互作用的过程”。

(二)“活动”的基本界定

“活动理论”是指用“活动”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的行为、意识与人格发展的理论。

“活动”有四个特征:(1)活动总是由主体实现的;(2)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3)活动总是创造性的;(4)活动是独立的。

(三)“活动理论”的关键概念

“活动理论”的关键概念就是“活动”与“沟通”。

二、教学的“活动理论”的发展及其关键概念

(一)活动理论的发展阶段

恩格斯托姆研究了维果茨基以后的活动理论,分为三代发展。第一代活动理论把人类行为视为指向目标对象的行为。第二代活动理论把人类行为视为一连串相关活动的建构。第三代活动理论的特征是:突出了以集体性的、作品中介的、对象导向的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位;注重活动系统中的多重声音;注重活动系统的历史性;活动系统中的矛盾是变革和发展的源泉…

(二)教学活动与心智发展

“教学”是以学生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心智发展是个体在生活条件之中他们的活动所造成的变化结果而形成的心理形成物。

(三)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

(四)教学中的“合作性活动”与“集体性主体”

三、教学的“活动理论”:实践“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框架

(一)新旧教学活动理论的差异

在客观主义教学观看来,信息和应当掌握的一切知识存在于学习者的外部,所谓教学不过是帮助学生消化这些信息而已。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同环境交互作用之中借助社会相互作用而共同建构的。

(二)合作性“学习活动”的价值

1.合作学习活动可以为每个成员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使每个成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合作学习活动通过“知识交换”过程,使得每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知识比较得以实现。

3.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恰当地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准。

(三)合作性“学习活动”的组织

1.计划制定时要明确目标、要求。

2.课题设定必须要求学生展开合作作业。

3.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尽可能把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4.合作作业的要求必须循序渐进,学生逐步地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5.在学习小组的合作作业中,总是由一名学生发挥领导作用。

6.合作作业是靠学生自己习得的。

(四)“建构性教学”活动理论的挑战

如何形成“构建知识的共同体”展开自律性、合作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018年4月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18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