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射雕神雕

金庸是享誉世界的武侠小说家,他的小说和改编影视作品在华人圈中有着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这个学期我拜读了金老爷子久负盛名的《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在此想围绕两位主角的个性与儿女情长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武侠,可以拆成两个单字来理解,一个是“武”,一个是“侠”,那么何谓武侠呢?金庸在书中里给出了一种理解,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两部书的主角:郭靖、杨过,无一例外地,或主动或被动的参与了政治,投身到了作者半架空地历史故事里。拆开来看,这两个人的命运与性格却是是不尽相同的。

郭靖是金庸早期塑造的角色,他单纯、坚韧甚至有些呆板,个人形象上几乎没有不光彩的地方,但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脸谱的角色。他投身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这种情感不是忠君,而是源自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是郭靖对“我是谁,从哪来”给出的答案。可以说,在金庸的小说中,郭靖近乎“儒”的具体化,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礼义的,这样的人使我们由衷敬佩,然而其极高的道德标准却使人感到疏离。

在金书中,杨过算是一个出场时显得并不是很讨喜的角色,他叛逆而富有个性,将周围的一切视为自己的敌人,这样一个人你很难想象他会转变成一个“盖世大侠”。

杨过之所以会如此激烈地反抗世俗,很大部分原因是源自他不幸的童年,他感受不到世界对他的善意,因此他逐渐变得“自我”起来,甚至有时会流露出自己人性中的邪恶。当我看这样的角色时,总是会想起“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这句话。读者这对于这样的角色,不免就又恨又怜了。促成杨过转变的主要是两个人,其一,小龙女,她给了杨过之前不曾有的被需要和爱,此为人生空洞之填补;其二,郭靖,他镇守襄阳之时,身行大义,并且消解了杨过对于自己父亲的幻想,至此,杨过才可谓“心意方坚”,放下了“世人不爱我,我又何必爱世人”的执念,逐渐向一个大侠转变。这也是《神雕》的一个主题,人的自我超越与和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离不开儿女情长。金庸的小说里描写了很多爱情故事,私以为金庸小说中写情之最当推《神雕侠侣》。

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在书中惊世骇俗,在世人眼中是犯了礼教大防为世人不容,在这里,金庸也向读者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被他人认可的爱才是爱吗?书中,杨过和小龙女经历了四次分离,每一次分别与重逢都使双方的感情更深一层。我在看书时,每每看到分离,只叹一声可惜可惜,作者为何要执意使他们的爱情如此不顺?再读重聚,又觉之前的种种坎坷又好似不足一提,今日之欢聚已胜却人间无数。

除却这段至情至性的惊世之恋,《神雕》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爱。其中郭襄与程英对杨过的感情都很难让人忽视,而且也颇有相似之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觉得是“克制的爱”。

许嵩在《如果当时》里有这么一句歌词“渡口边最后一面撒下了句点,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在读《神雕》之前还不解其意,现在想想这不正好对应了对郭襄“风陵渡口初相见,一见杨过误终生”这一评语吗。曾经觉得这种不求结果的感情,实在是令人唏嘘。可是后来又觉得爱情这件事实在复杂,在“曾经沧海”之后选择“难为水”,未尝不是一种无奈却成全自己的选择。

又及程英,我个人真是相当喜欢这个角色啊。初见杨过时她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爱慕,淡雅如斯。然而她十分清楚,杨过只可能属于那个白衣飘飘的龙姑娘,因此两人之间,也仅仅只可能停留在这样的距离了。我个人认为杨过是对程英动了情的,然而这份情就像是一种对于知己的感念,限制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我了解你,我懂你,甚至已经深深爱上你,然而我的爱,可以与你无关”。这是一份克制又清醒的爱,也使让人唏嘘可悲的爱。这样一份感情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一份永恒的悲伤,也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严格来说,建立在武侠世界体系上的人物、政治与情爱终究是带有巨大的局限性、或是浅尝辄止的,然而这些保藏在书中的充沛的情感、鲜活的人物和酣畅淋漓的快乐是我记忆中永远无法褪色的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射雕神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