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讨好型人格大部分都是因为这样才形成的

在自信的研究中,学者们都一致认为亲子依恋是喜欢自己的最初起源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亲子依恋,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上的紧密联系。最初指的是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紧密情感联系,但爸爸也跟孩子有紧密的情感联系。

那么亲子依恋为什么会对喜欢自己以及讨好型人格产生影响呢?我们首先来看亲子依恋的表现。一般孩子出生6个月以后,就对妈妈或者其他看护人产生了深深的依恋,舍不得离开,不愿意见陌生人,不愿意被陌生人抱,在陌生情境中有妈妈在场才敢活动,傍晚的时候特别需要妈妈的拥抱和安慰,妈妈离开的时候大哭,妈妈可以用“再不听话妈妈就走了”来威胁孩子,等等。这些都是依恋的典型表现。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依恋呢?依恋理论的创始人Bowlby和Ainsworth指出,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寻求安全的本能。孩子把妈妈当做一个安全的基地,离开了妈妈就不安全,有妈妈在才开心。依恋,就是安全感得到满足与否的体现。显然,一个熟悉的人,一个最熟悉的人,一个能随时关心和回应他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人,一个能为他提供保护的人,在他饿了的时候提供奶水的人,在他大小便了的时候为他换尿布的人,在他困了的时候哄他睡觉的人,在他恐惧的时候安慰他的人,就是能给他安全的人,所以孩子就紧抓着这个人不放手。抓住这个人不放手,就是典型的依恋:这个人在场,他就开心;这个人离开,他就难过。

换句话说,依恋是安全本能和亲子互动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安全本能,包括生理安全本能和情感安全本能。依恋是结果,安全本能和亲子互动是原因。如果妈妈或者爸爸不能回应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不能给孩子温暖的“颜色”,不能温暖地对待孩子,不能在孩子孤单害怕的时候陪伴孩子,不能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安慰孩子,不能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鼓励孩子,不能在孩子有所成就的时候肯定和赞赏孩子,孩子就觉得自己不安全,就会形成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如果一直得不到爸妈的肯定,就说明自己没有价值,显然自己就不安全,对不对?来自爸妈奖赏可能就没自己的份了,甚至爸爸妈妈可能会把我卖了换钱,对不对?如果爸爸妈妈只关心哥哥姐姐、只夸奖哥哥姐姐,我就不安全,对不对?如果爸爸妈妈只关心弟弟、只夸弟弟可爱,只对弟弟眉开眼笑,从来没夸奖我有能力,我就不安全,对不对?如此等等。当孩子不安全的时候,他们就会焦虑,他们就会形成对自己的消极看法和情感,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就形成了自卑感。换言之,依恋影响到了自信。

同时,自己没有价值,显然是不安全的。别人可以今天喜欢你明天就轻易地忘记你。所以不自信的人,会寻求安全需要的满足。而如果这时候,他们偶然发现,可以通过做鬼脸,可以通过对爸妈的特别关心,可以通过优异的成绩,可以通过对弟弟妹妹的关心,等等,获得爸妈的赞赏,让他们获得安全感,他们就会一直做这些事情。这种行为模式一旦泛化,就形成了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所以说,不自信就会导致讨好型人格。

​让我们总结一下依恋是如何影响讨好型人格的。Bowlby指出,亲子依恋会让人形成一种认识: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是什么样的人?安全的亲子依恋会让人认为:我是可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同时父母以及别人都是欣赏我的。不安全的依恋会让人认为:我不那么可爱,只有表现很特别的时候才可爱,父母和别人都不怎么欣赏我。这就形成了一个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自己—他人模型”。所以,安全型依恋的人,他会很自信,不会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他对自己的评价很稳定、很坚实,知道自己很有价值,不需要去讨好别人。

相反,不安全依恋的人,由于得不到父母的肯定,由于渴望别人的肯定,就会经常考虑怎样才能让别人满意,会经常考虑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会去迎合别人,别人的积极评价会让他对工作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等等。所以,不安全依恋通过不自信导致讨好型人格,而不安全依恋的原因又是父母的养育方式。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出处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讨好型人格大部分都是因为这样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