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什么要用减法

《教育的减法》作者朱永新教授,在这本书里提倡“以减法思维践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克洛茨《减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就是甜甜圈中间那一块总是炸不透,这个问题很麻烦,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后来有一个孩子提出,干脆把中间那块掏掉。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甜甜圈中间是空的,中间那部分去掉以后整个甜甜圈更容易炸了,连被掏出来的那部分也可以做成很好吃的糖球。

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减法思维,通过减少某部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双减”政策,但其实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双减”。“双减”的内容有两条,第一条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第二条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更应该被减去的是大家的心理负担。

家长、孩子、老师都存在着极大的心理负担,这是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偏差导致的,所以无论外在的作业怎样减少,人的心理负担不会减少。由于心理负担没有减少,人们的教育动作就会变形。

《教育的减法》从理念上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让我们面对教育的时候能够稍微放松一点,不要太过紧张和焦虑。

教育要减法的原因

️让教育者理解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要远高于对分数的追求。

首先是因为教育的减法与我们生命的意义有关,我们的生命不应该完全被耗费在考试和刷题中。生活的意义在于跟人交往,去运动、交朋友,具备良好的情商,以及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

️我们需要拓宽幸福的维度。

大家现在评判成功的维度太过单一,似乎群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有一种——上学考上一所985或者211的学校、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赚到一些钱、能够创业成功、能够公司上市或者能够当上大领导,这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瓦尔登湖》中有一句话:“从圆心能够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道生命的途径。”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幸福的标准,不应该只有一个。

️缓解家庭的焦虑。

很多家长会把期待当事实,这使得教育者备受折磨。当家长看到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看到报纸上的优秀人物,甚至听到名人的访谈时,他就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是这个样子,但实际上这些只是我们的期待。我们不能够把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孩子完全绑定在一起,认为只要我足够努力,我的孩子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实际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的,我们不能够忽略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故事模板来限定自己孩子的人生发展。

️需要减少教育者的冗余工作。

现在的教育方法加法太多,从而导致不幸。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从教育的管理者到执行者,首先想到的都是再增加一个指标、再增加一个流程、再增加一个检查、再增加一个会议,最后所有增加的东西都会落到一线的老师、学生和家长身上。

因此我们是时候该想想,你未必要多做很多工作,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应该用减法思维来重新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为什么要用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