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通向哲学的后楼梯20/20

世人心目中哲学教授的形象:庄重威严、不苟言笑、呆板迂腐、丢三落四、心不在焉,让人敬佩又好笑的书生气,例如康德。时间安排严格而古板。另一个严格约束是,无论病情多严重,一天只吃两片药,并因此得出了若干荒谬的推论,如阳光是臭虫繁衍的必要条件。

康德几乎终生未离开故乡哥尼斯堡。46岁时被聘任为柯尼斯堡大学教授。

1804年,康德在柯尼斯堡辞世,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

在康德并不显眼的一生中,他完成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他的学说代表了哲学史上的转折点。康德真正感兴趣的总是:在可见的现实中以及在这种现实的背后起根本作用的到底是什么?探索“上帝、自由与灵魂不朽”是形而上学“无法避免的任务”。恰恰在这一领域,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怀疑。

人的理性不可能深入到可见的现实存在的背后而发现它的根本原因。人所看到的现实,并不是现实本身,而只是一个表象,依存于人所具有的特殊的认识能力。那些意在探寻现实存在之外的形而上学方面的努力,本来就超越了人所具有的相应的认识范围。人总是想侃自己的认识扩展到自己的极限之外,但这些努力总是以失败乖张,人不是被迫回到经验的范围。

哲学的思辩就是不断提出生活现实中最本质的问题:“如同我们不会因为吸入不不干净的空气而宁愿停止呼吸,要人的精神放弃形而上学方面的思考和研究,简直是不可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09通向哲学的后楼梯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