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入学前两个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很关键。孩子的倾听能力不同,在课堂的效率差异非常大。何为倾听能力?

一、倾听的作用

社会学家兰金早就指出,在人们日常的一系列交往活动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① 由此看出,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获取外界消息一半靠的是听的能力。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能力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强调和培养的目标。②

所以,我们对倾听有这样的理解:倾听是听者精力高度集中地去感受表达者传递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又可以把倾听细分为三方面来理解:首先,听者在倾听过程中不仅要接受表达者传递的言语信息,还有包括表达者传递的非言语信息(包括肢体语言、表情等)。有时,表达者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传递的意思完全一致;有时候,表达者传递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不完全一致,听者就要综合表达者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去判断表达者真实想要传递的意思。第二,听者在倾听时,对于已经接受到的信息,要进行二次加工,提取整合信息,将表达者传递的信息内化成听者的理解。最后,听者对于表达者传递的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理解,根据听者对信息的分析出路做出具体的反应。


二、课堂倾听的特点

课堂倾听包含听课技巧和听课效率两个方面。课堂倾听包括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倾听。课堂倾听具有目的性、思考型、完整性三个特点。目的性表现为听者在听老师或学生的表达带来一定的目的性;思考性是指通过认真倾听,发现听者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不同点在哪儿,为什么不同,听者的观点与表达者的观点可否相互补充;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听者要完整地倾听表达者的意思,而不是一知半解。学生在课堂上边倾听边思考,提炼观点,倾听者与表达者的观点互为补充,形成多维度的思考回答,提高课堂倾听的效率。

[if !supportLists]三、[endif]造成倾听能力不同的原因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学龄前孩子的主导活动,儿童心理学上叫两个字--游戏。学龄前是以游戏为主。孩子是以玩为主,在玩的过程当中增强认知、训练情感,也促使他的社会化的进程,但是他跟小学的学习不一样。小学的学习活动它的主导活动是两个字-叫学习,所以以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

小学学习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第一,小学学习带有强制性,国家大到有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跟接班人。这种学习带有强制性,既然谁知东西它要学,他不感兴趣的还得学。昨天还在幼儿园里说,今天就要安安静静的坐在我们的教室里,你们说我们的孩子难不难?他睡一晚上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一个整天游戏的小孩子变成了要整天学习的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培养需要逐步完成。





[美]Moore,KD著,陈晓霞等译。中学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40.

(二)环境对于儿童倾听能力的影响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对于儿童的倾听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倾听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的环境,它不是说是孤立的哪一个环境,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到底是哪个因素对孩子影响大,我们经典的一些探讨关于遗传教育环境因素对孩子影响更大一些。那么从生态教育的发展观来讲,它讲的不是一个因素,它讲的是所有的环境,他们之间是如何做的,那么在这个环境里面可能有家庭的,有学校的、有社会的,甚至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那么它是一个多方位的多视角的多种关系交流在一起,对儿童产生影响。

当然我们说从儿童发展生态观来讲,实际上环境它也有远近作用不同,也就说所有环境它虽然都对儿童有影响,但是这些环境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作用会大一些,有些作用稍微弱一些,那么有些作用它是通过一些环境来发生影响,那么有些作用它是直接发生影响,所以它是间接的、直接的、远的、近的,那么交互的相互互动的来发生影响的。

一般来讲我们在儿童的环境影响里面有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叫生态系统理论,那么它是由布朗森布伦纳他提出来。他的观点的提出主要它是基于发展的个体,是处在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我们打个比喻就像俄罗斯的套娃,那么套娃就是儿童,她是处在套娃的最核心的一个位置上面,那么这个套瓦它是一层一层的剥开,每个层面它都是一个环境,那么这些环境他都是儿童生活的环境,这些环节一层层剥开,那么实际上是对儿童我们打开就看到儿童他是怎么样生长和发展的。

那么具体来讲,布朗芬布伦纳他提出4个环境,这4个环境包括微环境、中间环境、外层环境和宏观环境。那么微观环境实际上它是指的是对儿童最直接的最底层的内地层环境,那么基本上我们主要是指家庭、幼儿园、学校这些环境。     那么除了微环境就是中间环境,中间环境它是指的是学校家庭之间它们形成一种相互作用,那么这样的一些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他所生活的社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孩子在学校里边进行学习,那么家庭里边如何来配合,那么有的家庭可能家长很忙,没有时间管孩子,那么他们更多的是把孩子教到学校里边,那么学校如果发生一些需要家庭配合的问题,那么在和家长对接的时候可能就困难一些,而有些家庭他们对孩子照顾比较多,他们会积极的和学校进行沟通,积极的配合,他们观念上也认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负有很重要的责任,那么学校和家庭这种分配环境它是非常正向的。

而第一种情况,那么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环境就不是很正向,可能就学校在找家长进行配合的过程中,他的困难就比较多一些,那么这样的家庭学校包括社区之间,它们所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正向的和被动的,那么它都影响到儿童的成长,这是一种中间环境,除了中间环境之外,还有一些环境对儿童影响很大,叫做外部环境。教育儿童教育子女方面的问题,所以外部的环境他通过内部的环境,通过影响家长的情绪,家长的投入,家长支持儿童的可能性方面来起到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

那么最外边一圈我们叫做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它是一个更大的更宏观的这样一个外围的环境,就像我们空气一样,它是在最上层的一个空气层,那么空气层它虽然不直接作用,但是空气层它是影响到我们的对儿童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和儿童的教育。包括我们的文化,比如说我们传统观念上面的文化,男主外女主内,那么爸爸更多的是到外边是打拼天下,妈妈留在家里边这样的一种文化,他可能就会造成在教育中父母养育中的不平衡。

父亲参与教育就少一些,我们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来看,其实儿童的成长它是需要父母来共育的,因为父亲和母亲他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那么从生理上心理和价值取向方面,那么相对来讲父亲他的创造性思维,他的理性可能要强于母亲,当然我们说这不是绝对的,但是从我们文化他所给予男女不同性别的熏陶,它会造成这样一种事实,而这种事实反过来他又会影响到儿童。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一种文化的因素,他那边倒是有一定性,包括有些家庭里那么它是很民主性不够,像我们亚洲文化里面它可能更多的是权威性,那么它需要儿童群众儿童发表意见,儿童参与一些家庭决策这方面,那么他家庭的民主气氛不够,那么就造成了儿童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文化这样的一些因素的制约。

所以从这样4个层面来讲,确实我们看看出,而从它的发展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在一个大的环境里边一层一层的每一个环境,它都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同时我们说这4个环境它不是孤立的,它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施加到儿童发展。儿童本身他就会受到来自这样方面的一些影响,所以我们看出用这种生态系统的理论来分析儿童发展和成长,他实际上是把儿童放在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让我们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用更这个系统的视角,更全面的观念来看儿童的倾听能力是怎样发展的。

基于这样的一个理论,我们来研究学校和家庭是怎么样的协同来对孩子的倾听能力发挥作用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可以说是直接的环境,那么也就是微观的环境和中间的系统,那么微观系统和中间这两个系统,可以说是离儿童最近最密切的对儿童发生影响的环境,而且其他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环境都是通过微观环境和中间环境来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因为外部和宏观的环境它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影响儿童,他也不是说是这个空中楼阁,它是要通过一个媒介来发生影响,而这个媒介是什么?恰恰就是学校家庭以及学校家庭他们之间的这种协作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所以家庭和学校可以说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们说家庭和学校他们之间的这种协作就构成了中间的环这个系统,而这种中间的系统就是促进儿童倾听能力发展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四、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倾听能力 

[if !supportLists](一)[endif]重视开学第一周的入学习惯培养

孩子们由幼儿园进入一年级,开学第一周的入学倾听习惯的培养非常的关键。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为主,对于倾听的要求不多。有的同学看见旁边一有风吹草动,精力就难以集中,很难专心倾听;有的同学喜欢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自己玩自己的,不听老师的讲解;有的同学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说说笑笑,也很难专心倾听。由幼儿园到小学,第一周的倾听训练,第一次的倾听训练尤为重要。

首先第一次应该给学生树立倾听的规则,让每个人小朋友都知晓倾听的规则,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孩子虽小,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思考。倾听规则的讲解也特别有技巧,应该先把音量分级表让孩子们去探究。在课堂,在图书馆,在食堂该用什么样的音量。




音量分级表可以帮助我们,什么时候该用多大的声音,它叫做“音量分级表”。那么这个表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呢?

1.这里有五个数字,表示音量,它们是按照音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有0、1、2、3、4级。

(1)0是没有的意思,就是没有声音。什么时候用到0级音量呢?

(2)1级音量。悄悄说。只能两个人听到的声音,什么时候可以用到1级音量呢?

(3)2级音量,小声说。小组讨论和学习时。

(4)3级音量,大声讲。回答问题的时候,平时说话的时候。

(5)4级音量,高声喊。喊口号,大声呐喊(加油的时候)







对于音量分级表,有认识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倾听的训练。孩子们就能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倾听,什么时候该表达。



(二)课堂注重倾听能力的培养

日本教育教学家在《静悄悄的革命》说:“教室不是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入学前两个月,老师在做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倾听”纳入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比如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同学说完之后评价同学的回答或者是复述同学的回答。采用多种形式的倾听训练,逐渐培养孩子会倾听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倾听要求

天府六小一年级采用的是四人合作小组课桌,便于儿童小组合作。四人合作小组学习,老师先介绍合作的具体要求,小组在合作之前要先训练孩子们发言的先后顺序,着重要训练孩子们的倾听。复旦大学教授熊浩在他的沟通课程中说,“好好听话,比好好说话更重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老师明确合作要求,倾听前要做到耳到、眼到、心到,不插话;倾听时,着重关注自己与表达者的不同点;倾听后,听者可以复述表达者内容,也可以评价鼓励。


(三)家庭倾听培养训练

为什么每个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说明倾听比表达更重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助于一年级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提高课堂的效率;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倾听习惯养成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在家对于孩子倾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老师可以提前分享给家长和孩子们阅读的技巧,在阅读中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比如,亲子阅读时,孩子先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然后复述给家长听;读完一个故事或一个章节,说故事大意;家长读一篇故事给孩子,请孩子圈出故事中包含“一”的字,故事读完,家长和孩子一个核对故事中到底包含了多少个“一”......

只有家校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刻意训练、着重培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低段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