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次?对话的过程中,会遇到这些情况:没有耐心的打断对方;完全受不了的没完没了的任性谈话;过度强调自己的机智与诙谐;喜欢用专有名词来炫耀;在讨论严肃话题时将其他人打发到旁边去,等等。
人类的自我倾向,往往让我们在对话时等不及对方说完,就拼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别人的发言变成我们发言的严重干扰。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无法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连对方讲了什么都没有听完整。
很多人从小被教导“不要与长辈顶嘴”,但从来没有人教导我们“不要和平辈顶嘴。”
批判需要花的力气很少。只要选定一个与他人不同 的角度来批判,你就能找到一片能够让你自由大放厥词的空间。
如我们所见,无论是哪一种话题,似乎都是可以拿来辩论的,只有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坚持其中一方,便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坚持。甚至,在辩论赛开始的时候,辩手的价值观根本就不会坚持这一面,只是因为比赛的这一个理由,为了取胜,便可以找到许多的理由,最后连自己都不得不相信。
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律师,帮助一个罪恶滔天的犯罪嫌疑人辩护,最后胜利了。律师和这个当事人谈费用的时候,当事人不肯兑现,说道:“我没醉啊,为何要支付这么多的费用。”
一般的对话,其实只是各种意见相互抵触的纷争,厉害的人获胜。而好的对话运用一种平行的思维方法,各种想法并排放下,在想法贡献出来的过程中先不互动。如此就没有抵触、争议、对与错的评判,产生的是对主题真诚的探索,而结论与决定会从中自然衍生。
在对话过程中,会出现两种角色,主张者和探寻者。
所谓的主张者,指的是恳求支持或申明某种想法、推动某个观点与提案,或推荐某项产品的人。主张者深信自己的立场正确,并且寻求支持自己的人。
相反,探寻者面对议题时,态度则是开放不设限的,以寻找更有创意或可行的意见,或者试着了解某件事的实情。
坚持绝对真理会让人忽略复杂系统互动的现实,让人重视分析而非创造设计,让人自鸣得意、自大美满、自以为是,让人奉行旧有规范而不思改变。
大多数人的一种负担——随时随地对各种事物都有义务要形成与表达自己意见的负担。有人宁愿舍弃快乐也要正确。
追本溯源,每个组织都是其成员思考与互动方式的产品,对话,则是典型的思考与互动的产品之一。
原本,与一个人对话可以解决问题或疗愈创伤;与一群人对话可以激发承诺、凝聚团队、激荡出新的机会,以及创建愿景。对话可以改变工作模式、建立友谊、创造焦点与能量以及坚定大家的决心。
如何,让一场对话,可以少些摩擦,多些创造?
通过提问,通过反思。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少了省思的生命根本没有意义。
而且,迫切的需要一场由提问构成的更有焦点的对话。
焦点对话,有四个层次的流程,称之为O.R.I.D。
客观性层次(The Objective Level)。这个层次的问题,问的是事实,和外在的现实情况。
反映性层次(The Rflective Level)。这个层次的问题,唤起对于客观数据立即出现的反应和内在响应,有时候呈现为情绪、感觉、隐藏的形象,以及客观事实所带来的联想。
诠释性层次(The interpretive Level)。这个层次的提问寻找的是意义、价值、重要性及含义。
决定性层次(The Decisional Level)。这个层次的问题想要找出决议,让对话画下句点,促使团队对未来下定决心。
焦点讨论法提供了一个工具,让组织内的智慧资产从各个角落,各部门流动进来,而不是锁在几个特定“专家”的头脑中。
有以下几个有点:
1、 在很多场合都适用,甚至可以适用于一群陌生人。
2、 让大家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聚焦讨论某一个话题,以做出方向性的决定。
3、 能够转化角力和争夺,促使大家更有创造力,而不是批判性。
4、 提供真诚的聆听空间,大家都能坦诚。
5、 能转变负面的思考。
6、 提供了一种思考过程的框架,可预防讨论过于冗长或漫无目的。
规范一场引导讨论的流程,也是非常明确的,不仅仅是焦点讨论,适用任何引导式的讨论。
第一,挑选适合的场地布置。
负责人的引导者会事先检视会议空间的布置,选择合适的环境。理想的场地是能够让整个团体围坐一桌的场所。
第二,邀请研讨专家,邀请大家找好自己的位置坐下。
第三,使用事先想好的开场白,如果大家还在说话,等大家说话自然告一段落再开始较好。
第四,开始提第一个问题。让大家都能回答第一个问题通常能够对现场气氛产生破冰的效果。问简单的问题,让每个人回答起来都不困难。
第五,提后续的问题。提后续的问题时,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任何人想说时都可以回答。“””
第六,事先想好,离题该如何应对。因为,这样的讨论,参与者离题并非纪律问题。人的心智很容易产生联想。可以重述一次问题。当然,也有一种可能,离题的状况告诉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问题了。
第七,如果答案过于冗长或抽象该如何应对。可以建议发言者举一个例子,但一定要让发言者知道,你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他的看法。
第八,如果有人发生争执,应该如何应对。如果争执已经发生,则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有智慧,每个人都拥有拼图中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快速引导下一位发言,让反对意见不直接针对某一个人。
第九,如果有人对他人的发言过度反应应该如何应对。可以说:“我了解你所说的,我了解你不同意的他的看法,那么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第十,结束讨论。进入尾声,简单梳理下大家的讨论,并感谢大家的参与。
整个焦点谈话中,需要铭记在心的是:
1、 讨论者没有东西要教。
2、 是团队的智慧。
3、 抽象的问题,会带来抽象的答案。
4、 这群人就是对的人。
5、 每个人的观点都有正当性。
6、 团队才是议题与讨论内容的主人。
7、 引导者的责任。讨论要有成效,要在问题与答案之间做好取舍。发现事先准备的问题并不太适用,不能引发深刻的思考,或者氛围不够融洽,需要立即做出反应。
组织发展的关键,在于团体互动和省思的质量。需要前置用心准备焦点讨论的步骤。
第一, 聚焦讨论的焦点,要找出目标。
第二, 写下讨论的意向,需要清楚理性目标和体验目的。
第三, 运用客观性问题,确保讨论有一个具体的起点。
第四, 进行头脑风暴,以列出可以达成理性目标与体验目的的各种问题。
第五, 选出你所需要的问题,可以通过ORID的架构列出。
第六, 调整问题的顺序,让每个问题,能够很顺畅的链接到下一个。
第七, 在脑海中,预演这段讨论的内容。
第八, 谨慎准备自己的开场内容,需要邀请参与、点出焦点,提醒共识,铺陈背景,先发制人,处理反对声音。
第九, 谨慎准备结束语的内容。将想要结束时说的话写下来,免于狼狈地找寻结束的方法。
第十, 就这次讨论,参与的团体以及自己进行省思。同样,可以用一场简单的ORID的谈话进行省思。
如今,已经有很多的课题是关于提问,关于对话。一本书,一堂课,一个知识点,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更多的是,需要日常的练习和应用。